银龄社会,教育准备好了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12日上午,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街道康熙河社区老年大学课堂上,社区青年志愿者正在教社区老党员董秀凤使用智能手机。 本版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2个省份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国民储蓄率、减弱经济增长潜力,同时对应着劳动力资源稀缺性提高,劳动成本增加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结构及经济运行产生的复杂影响,关乎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教育作为重要一环,将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

    60万亿元老年消费市场,呼唤新型从业者

    教育需要适时调整布局,培养满足新需求的服务人才

    2019年年末,年近七旬的廖老师晒出了自己在三亚度假的照片,收获不少点赞。

    国内某网络旅行平台2019年发布的《老年群体旅游行为报告》显示,老年人是高频次旅行群体,65%的受访老年出游用户每年出行3次以上,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在线预订。

    不仅是旅游业,在养老服务业、老年金融业、老年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将达60万亿元,老年市场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1.95万亿元。

    宁吉喆表示,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既带来了挑战,也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

    面对老年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关人才如何培养,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名,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已引起各方重视。近日,“北京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最高奖6万”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北京市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以确保养老服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养老类专业的发展。”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马树超提出。

    教育需要适时调整布局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其实早在2002年,职业院校就开设了养老相关专业。近几年,伴随养老产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老年服务类专业和学生的数量都快速增长,但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瓶颈制约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影响了老年护理类专业的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就护理专业而言,马树超举例,毕业生就业后的专业技术资格类证书发展空间大,而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类证书的属性不同,目前缺乏相对应的职业资格框架,影响了老年护理类专业的发展。“要让老年护理类专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就要加快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形成职业资格类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类证书与学历学位证书的对应路径,让老年护理类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养老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马树超说。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就是学历认可制度逐步完善的重要举措。

    2020年11月24日,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十六届新解放教育讲坛上,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16家企业进行了产教融合签约,与7所在沪部属院校、市属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签订了校校战略合作协议。

    马树超解读,由于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伴随年龄升高而显著增长,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因更具养老优势而受到欢迎。例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与上海建工医院共同探索了养老护理类专业与医院护理部构建的共建共享机制。

    对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马树超认为,职业教育要强化类型教育导向的评价机制,推进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支撑的融合机制,形成产教融合高端引领、整体协同的优质专业教学体系。

    人口老龄化也对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口老龄化对全社会相当多的领域都有深入和全面的影响,涉及老年教育、老年医疗、老年产业经济、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领域,这为研究交叉学科、促进理论研究的外延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然而,当前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还缺乏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研究。

    “这提醒我们需要在高等教育中重视开展老龄化加深状态下社会的发展及需求的变化研究,需要更多应用性、针对性更强的研究。”马树超说,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也应该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效的研究成果。

    老年教育不只是唱跳、讲座、微课

    教育需要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圈子

    “我想开花店,想学舞蹈、音乐等高雅兴趣特长,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所以报名老年大学。”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岳彩虹女士,是老年大学的一名学生。从2016年到现在,岳女士在老年大学上过舞蹈课、钢琴课,还登上了太原电视台参加舞蹈汇演。

    早在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提到,到2020年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要达到20%。

    然而,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事业发展与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温书宇介绍,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远没有达到20%的既定目标。

    关于未达到的原因,温书宇解释说,“目前老年教育的师资、场地、经费都有限,很难满足老年教育市场的需求。”

    岳女士的儿子窦岳介绍说,“上了老年大学以后,妈妈的生活很规律,像学生一样每周上课,认识了好多新朋友。”

    在温书宇看来,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的最大收获就是重新融入社会圈子,通过参与课程认识很多新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兴洲也谈到,通过鼓励老年人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既能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也能增强老年人对学习行为的认同,关心社会发展,将自身视为社会重要成员,对遵守道德规范与社会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是对老年人自身,老年教育的参与程度对社会也有重要影响。李兴洲及其学生吕欣姗在研究相关课题时发现,老年人群体总量庞大,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压力攀升,同时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直接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认为,提升老年教育主要会对社会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小的细胞,家庭中学习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学习型家庭,不断完善家庭生活;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而言,老年教育会刺激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对于社区而言,老年人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社区和谐;对于文化而言,老年人本身就是鲜活的文化载体。老年人的存在使得文化有了更多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李家成说。

    现在,老年大学的课程主要涵盖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文化体育领域,但老年教育的空间远不止于此。

    早前,“老年人冒雨缴纳社保被拒”“95岁老人被银行举起进行人脸识别”等新闻频出,老年人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这一问题被推到了眼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提到,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将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推动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全媒体课程体系,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温书宇补充说,我们现在也有类似的课程以讲座形式和微课形式开放,“但整体而言,还是不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