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花开无声 让学生学会负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锦城四中”)108中队在班长鲍程哲的号召和组织下,发起了一场“我捐压岁钱,爱心抗疫情”的网络捐款活动。108中队的学生们积极响应,在家长的帮助下,纷纷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并将这笔善款全部捐给了临安区红十字会,圆满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

    “爸爸:首先感谢您对我15年来的点滴教育。记得小时候您总是喜欢给我带好吃的,可您自己总舍不得吃,有时候在家里会和您吵嘴,但是您从来不记挂在心上,我会感到自责和内疚,今天借写信的机会,向您表达我的一份歉意……”在锦城四中每年3月开展的“尊老孝亲,我爱我家”感恩教育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亲情家书”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观,也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在建校历史近20年的锦城四中,学校始终秉持“促进每位师生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活动,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家长的认可,社会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已成为杭州市临安区公办初中的高质量学校,“我捐压岁钱,爱心抗疫情”的网络捐款活动以及“尊老孝亲,我爱我家”感恩教育活动,便是学校多年来实施责任教育的真实事例和结出的累累硕果。

    志在育人 构建责任教育体系

    开展责任教育课程化研究,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感培养”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安融杭速度的加快,再加上原有基础设施落后、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等原因,锦城四中发展明显面临瓶颈和挑战,学校责任教育也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活动形式单一、评价方式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难题与困境。

    对此,锦城四中结合发展实际,并综合考虑、研判办学历史、发展沿革、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因素,在目标指向、内涵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2018年,学校制定的“锦城四中学科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德育特色课程”的发展目标。2019年,学校教代会通过的“锦城四中三年发展规划(2019年8月—2022年9月)”中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学校坚持以‘培养有责任心的四中人’为特色育人目标,以培养‘负责任、有良知、富理性、善学习、会健体’的四中学子为主要指向,积极实施责任教育。”在德育方面,“全力打造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品牌建设,细化责任教育内容,完善责任教育内涵,创新责任教育活动载体,努力打响责任教育品牌”成为学校责任教育建设的新内涵和新方向。

    明确定位 逐步完善顶层设计

    在确立了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特色和模式之后,锦城四中将培养学生的总体目标发展成为4个子目标并提出了责任教育15字内涵,即负责任(勤勉明理、责任担当、节俭孝顺、真诚奉献)、有良知(心存感激、善良孝顺、心存敬畏、和谐共处)、富理性(冷静客观、明理善辩、善于沟通、大气包容)、善学习(坚韧志学、学有策略、广而博学、学以致用)、会健体(高效锻炼、科学健体、竞趣结合、雅趣生活)。结合学生实际和校园文化特点,学校始终把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主要活动载体,并坚持开展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活动。

    开展责任教育及课程化研究,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的必然选择。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等课程化研究,在全校大力营造责任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深化责任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德育品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培养负责任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的集体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培养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辨别是非能力。

    第二,提高教师责任教育的水平和开发责任教育课程的能力。

    第三,开发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综合性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和实施意见,编写课程纲要和目录,撰写教材内容(学案或案例),初步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责任教育课程体系,并汇编成册,让责任教育成为一大特色品牌,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责任教育提供学习教材和实践模本,为其他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第四,实施责任教育课程化研究,使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能真正内化为师生自我发展中的自觉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真正践行“促进每位师生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负责”的办学理念。

    深挖内涵 优化特色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导作用。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丰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锦城四中逐步形成了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

    责任教育课程较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学校文化特色和发展内涵,紧紧扣牢学校的德育特色活动——责任教育展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程始终坚持以“培养有责任心的四中学子”为特色育人目标,以培养“负责任、有良知、富理性、善学习、会健体”的四中学子为主要指向。

    在此基础上,责任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指向: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发展内涵、责任理念精神等有所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该课程既注重操作性,更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思想认识从浅层走向深入,实现主动性和实效性目标。

    责任教育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校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有责任心的四中学子”,并分解成四个层面的具体要求和子目标。第一层面:向自己负责,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层面:向家人负责,让学生形成敢于担当、勤勉明理的人生价值观。第三层面:向集体负责,培养学生恪尽职守、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第四层面:向社会负责,引导学生养成融合参与、真诚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责任教育课程在编写中突出三大原则:一是以《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注重科学性,反映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充分发挥创造性,重新组合调整课程的内容。二是课程编排突出针对性与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从多方面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落实培养的目标。三是突出发展性和开放性,依据课程具体目标,在选择任务时分解小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应“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与“我眼中的春节”主题活动、榜样人物寻访活动、“迎新长跑我出力”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学校成功开发出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并汇编成册,书名定为《花开无声——锦城四中责任教育课程系列》。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由主题班会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团队活动课程四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又分为若干个主题和系列。主题班会课程分为安全教育系列、感恩励志系列、知法守法系列、常规教育系列,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学雷锋活动系列、学军活动系列,心理辅导课程分为青春期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团队活动课程分为个人才艺展示活动系列、团队活动系列等。每个课程板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以独立开设,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需求,灵活组合搭配。学校将根据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情况,适时对课程内容和安排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之更贴近学校学生实际和活动需求,更能反映学校责任教育活动的特色,力争把责任教育打造成学校的精品课程、示范课程。

    创新载体 全力打造德育品牌

    为更好地推进责任教育课程的开发,锦城四中对原有的责任教育活动进行分类梳理,根据活动的时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重新进行规划和整合,并进行顶层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活动循序渐进的规律,把活动方案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长期方案着眼于学生一年甚至是三年的教育发展和培养目标,为学生的三年发展奠基,而中期和短期则是对某个特定阶段或特点主题的细化和安排。

    锦城四中制定了全年责任教育规划表,分月份、分年级制定活动计划,例如:每年1月至2月组织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我爱我家、共建共享”“平安寒假”“我眼中的春节”等主题活动,每年3月举办学雷锋志愿、爱心义卖、尊老孝亲、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每年7月至8月举办暑期社会实践、“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小手拉大手,礼让斑马线”、榜样人物寻访等专题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