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无止境 下活人才培养这盘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重庆篇)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口”,谁能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产教融合,谁就能占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学校,学校开展以“崇尚美好、追求上进、行知合一、完善自我、追求上进”为内涵的“尚上行知”教育,始终以奋进者的姿态走在改革前列。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学校紧紧围绕自身专业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准对接行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融”字为突破口,创新“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下活人才培养这盘棋,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精细布局

    问题是创新的出发点,学校直面现阶段存在的传统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传统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需求,传统教学评价与岗、课、赛、证脱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全面梳理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精心布局,把产教融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破解问题,精准施策

    发现问题,就要一个个破解问题,学校精准施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创新“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到实处。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围绕课程教学,结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规程、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实现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参赛能力的相互融合。“岗”是岗位,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内容精准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评价体系;“赛”是课程教学质量的“试金石”;“证”是行业对课程教学的检验,通过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拓宽学生就业创业途径。

    ——“岗课”融合。课程架构上,学校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通过调研,明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岗位要求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合一,必须将岗位需求、技能比赛、各类资格证书等多类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以“标准”引领学生专业成长的路径。

    以建筑专业为例,构建以现场施工为核心内容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通过梳理岗位需求、比赛项目、证书考取内容,建立了常规性教学任务的以考取“1+X”证书为主的“基础课程”,以技能大赛要求任务为重点的“技能大赛课程”,以现场施工技术和岗位特征为内容的“职业资格课程”,围绕现场施工,构建了“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构建“四位一体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四位”是指本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共享课、专业方向课和书证融通课4个维度构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共享课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专业方向课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会计专业开发“岗证一体”课程体系,将相关专业从业资格考评、业务流程、岗位职业标准等内容,引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岗证一体”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

    ——“赛课”融通。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加强“赛课”融通,可以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可以促进学校开发赛项相应的教材和课件,带动相关专业建设,通过竞赛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同时,学校把大赛的机制引入到人才培养中,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提升、双促进。

    ——“证课”融通。证书是行业标准,“1+X”证书制度以岗位职业技能为需求导向、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掌握为问题导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加强“证课”融通,可以倒逼学校课程融合企业认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根据行业企业认证标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因融而通,以融促通,全方位、立体化的“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充分发挥出校企各自的优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坚持效果导向——精心育人,成效显著

    一项项创新,一次次突破,因地制宜,成效喜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以“三点循环、工学交替”为内涵的“行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方面实施以“一核心、两情境、三主体、四环节”为内涵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相关成果分别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展基于陶行知“生利”职业教育思想的“生利”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相关成果于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近3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市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7项。高考本科上线率名列重庆前茅,学生就业前景好。

    教师队伍更是“星光熠熠”。有重庆特级教师1人、重庆优秀教师1人,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人、重庆市学科名师2人、“三江英才”6人。教师参加重庆市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技能大赛获奖56项;获批市级思政示范课程2门及思政教学名师团队2个、首批市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发表论文150篇,发明专利10项,出版教材30本。  

    学校遵循“依托专业、融合行业、反哺社会”的社会服务路径,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8个,近3年累计服务对象超过2万人。辐射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川)遂(宁)南(充)广(安)”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辐射渝西地区,与铜梁、潼南、大足、荣昌、璧山、江津职业教育中心共建渝西职业教育“七校联盟”,在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充分共享。辐射“渝东南城镇群”,重庆市秀山县教育系统到校交流研讨12次。辐射全国其他地区,全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等多家单位到校交流研讨8次。

    “融”无止境,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在产教融合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驱动人才培养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使得未来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通达、更加值得期待。

    (胡晓彤 曾松 杨泽中 纪大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