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的桃源密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搞关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是燕立国认为桃源一中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桃源一中教育的目标所在。他寄语学生:“桃源一中的学生不要找关系,你们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你将来当官了要为老百姓着想,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教育的目的,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来讲就是要建立社会文明,从个人来讲就是要有境界、有格局。”

    尊重教育规律立德树人

    熟悉桃源一中的人都知道,桃源一中坚持做到“三不”:一不加班加点,每天保证学生9个小时睡眠,高三每周两节体育课,10多年没有改变过;二不乱印资料,要印发资料给学生必须经学校分管领导签字审批;三不搞题海战术。

    很多人疑惑,桃源一中拿什么与各大名校竞争?

    培养与造就优秀教师,是一所学校“好”的重要指标。桃源一中在使用教师上十分大胆,他们每年在师范大学招一批应届毕业生,从高一培养直升高三。

    凭什么有这种底气?

    “凭的是强大的造血机制!”桃源一中副校长陈淑平说,从乡镇挖教师,只会破坏桃源教育生态,毁掉的是桃源教育的根基。桃源一中通过“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特别是集体备课机制,培养年轻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实际上,在教师们眼中,坚守教育初心,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持之以恒地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桃源一中成功的最大密码,是桃源一中办学的关键内核。

    第一大“核心技术”是实施情感教育。桃源一中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刘宏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有感情的人,包括感恩之心、报国之志、人格魅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这体现在后勤方面。全县最好的厨师在一中食堂,两荤一素5元餐10多年不涨价。这也体现在“三困生”身上。在桃源一中,没有后进生,只有“后劲生”,且“宠人一等”,享有教师谈话优先、选择座位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辅导优先的“特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设立资助项目20余个,每年资助金额200万元以上。对于“心困生”,学校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怀。

    第二大“核心技术”是实施生本课堂。归结起来就是“四个还权”,即教师把思维权(思)、动手权(做)、话语权(说)、归纳总结权(悟)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苦学转变为主动乐学、自主探究,课堂不再是“满堂灌”。

    “很多人以为抓课堂就是抓应试教育,这是走入了认识误区。其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关键看你怎么抓。”燕立国说,生本课堂不是唯分数、唯时间、唯刷题、唯补课,而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动手、讨论、归纳总结,教学的过程从知识讲解转化为问题解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桃源一中长期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10年来,学校50余名学生考取飞行员,可谓是最好的佐证。

    2019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关于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 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定》,对桃源一中办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其为立德树人的“典范”、规范办学行为的“标本”。

    这在湖南教育发展史上是少有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