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教育”插双翼 雏鸟展翅竞高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要一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高要一中舞蹈社团排练。

    现代教育以开发人的智力为主,教育的形式也从教师主导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主、自觉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锻炼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培养创新型和自主型人才。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自信,学生成长成才也需要自信。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高要一中”)建设了以“自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适性扬才,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让“行为习惯好、道德品质好、理想信念好”成为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育人目标。高要一中提出,教师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用“赏识育人”的思想和智慧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生胸怀“鸿鹄之志”,同时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和理想前行。通过探索“自信教育”,高要一中探究了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段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各学段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衔接,通过各项积极举措,充分彰显“让每个学生都发光、发亮”的文化内涵。

    全面构筑“自信教育”框架

    “培养人”是教育的本真使命,它定义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为主体,以教育对象成为自主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最终目的。自主发展的真正内涵是适应性与进步性的统一,适应是手段,进步才是目的。

    高要一中是广东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前身为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端州郡(今端州区)宝月台的“星岩书院”。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信和良好习惯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学校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与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现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

    高要一中的“自信教育”,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自我认识,达到增强信心的目的。自信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结构,信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和升华。作为认识结构的信心,可以升华为自我功效感和自我确信感;作为情感结构的信心,可以升华为责任感和义务感;作为意志结构的信心,可以升华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及攀登的勇气和恒心;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的信心,可以发展升华为理想和信念。

    推进“自信教育”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重要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使命在于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学生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二是目的性,全面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多元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信教育”活动和个体辅导活动,力求整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的和谐;四是持久性,“自信教育”活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多维内涵 诠释“适性扬才”

    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对人的自我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高要一中在以“自信教育”为特色文化的定位下,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构建理念体系,系统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适性扬才,多元发展”是高要一中的教育理念。“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指不能主观地评价学生是“差生”,要认识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优秀生,更要厚爱“待进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社团活动发掘学生的兴趣和长处,给予每名学生关怀、理解和尊重。“适性扬才,多元发展”指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是多元的,要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学校以赏识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坚持“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优秀的一面,找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

    “培养行为习惯好、道德品质好、理想信念好的新时代学生”是学校的育人目标。行为习惯好,指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就“文明之星”。道德品质好,指端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成就“道德之星”。理想信念好,指鼓励学生追逐心中的梦想,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成就“励志之星”。

    “让赏识绽放精彩,让自信点亮梦想,让阳光温暖心灵”则是学校的多维内涵。一方面,学校相信每名学生都是可造之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鼓励教师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培养仁爱之心,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学校找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与时代需求的结合点,整合德育内容,分年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与前途、文明与守纪、情感励志、美感与劳动”等方面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闪亮成长。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文化育人,激发师生的正能量,让每个人心里都有阳光,做优秀卓越、幸福快乐的高要一中人。

    德育引领 唤起情感共鸣

    在高要一中的“自信教育”文化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就是立德树人、德育引领。“自信德育”要坚持4项工作原则。

    以发现为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不仅要快速掌握学情,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班级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寻找突破点,“对症下药”,从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切入,开展“自信德育”,以点带面,合理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让“自信教育”成为无形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目的、培育学生的自信。

    以共情为基调。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用“软”行动构造一个充满爱的情境,通过特殊的情感节点,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的引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共情的方式来引领学生的自信,确保了实现“自信德育”的深远性和长久性。

    以赏识为动力。教师要真正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激发情感共鸣,还要懂得赏识学生,发掘学生身上存在却不自知的优点,从赏识学生的优点开始,不仅推进学生在精神上积极主动,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的优点,并且用爱去包容和教化。自身的优点得到赏识,能够激发人的信心和潜力。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只有爱,才能把学生身上无穷的潜力激发出来。

    以激励为保障。在发现问题、赏识学生优点的基础上,教师要以学校“自信教育”的激励措施为依托,根据班级自身的情况,保证学生自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礼仪教育、军事训练、校史教育、安全教育、信心教育、交往礼仪、上课礼仪和规则教育等活动,要求学生学有所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发挥各方面才能。

    互动多元 打造“自信课堂”

    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以主动和开放的心态与胸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名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自信的学习能力,全面、多元地启发学生的才能。因此,高要一中的“自信课堂”主要辐射5个层次。

    创建“有备而来”的“自信课堂”。要求每位教师都做集体备课活动的发言人,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通过集体备课明确每节课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时间;明确课堂问题、要讲解的例题、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等。让每位教师准备充分,让课堂更紧凑、更高效,使教师对课堂充满自信;让学生既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又有当堂集中练习的平台,让学生学有所获,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信。

    创建“互动伴学”的“自信课堂”。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自我展示的课堂氛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自信心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做学生忠实的听众,逐步建立平等的“同学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互动分享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创建“学生主体”的“自信课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情境,多设计一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并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灵活应变。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喜欢学、学得懂、有成就感。教师还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作品,与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