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二十载 拔节生长向晴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院全体教职工合影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当今,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成立20年来,始终秉持“让每位教师都获得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切实推动教师、校长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始建于2001年,是江苏省独立建制的大市级教师发展专门机构。20年来,学院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始终以“铸师魂,强师能”为己任,自觉担当“复兴,始于教师”的崇高使命,不断朝着建设成为教师成长学习平台、教育干部研训平台、教师发展研究平台、师资管理服务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人才展示平台这“六大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进,致力于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地市级教师发展机构。

    二十载坚实土壤

    为一朝茁壮成长

    教师队伍的打造,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人事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是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学院着力打造教师人事工作服务平台,即教师资格管理、教师招引、教师发展档案库和职称评审四大主要工作联动的师资管理服务系统,致力于为教师职业生命提供全过程支持,全力助推师资管理改革。在教师准入上,恪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标准;在教师招录上,严格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在教师职称评审上,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学院一方面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师资管理基础服务工作,特别是在教师资格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基于信息化时代师资管理的新要求、新挑战,积极推进在线教师档案库建设,未来将有效服务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局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

    二十载风雨兼程,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以积淀开前路!

    二十载身化春泥

    为一朝直冲云霄

    进步建立在不断创新之上,以研究促进发展。学院精心打造教师发展研究平台,以促进教师培训工作专业化。首先是强化科研引领,打造高层次课题集群。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校长专业发展研究,深入探究教师成长规律,研究教师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营造“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的浓厚氛围。学院承办的《常州教师教育》已有30年历史,发行近300期,展示了常州众多优质学校的办学特色、优秀教师的专业风采和常州师训干训的研究成果。其次是抓好基地建设,促进中小学校本培训。学院努力推动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全市共建设省、市、县各级示范校100所,示范辐射作用逐渐显现;通过举办校本培训项目成果评比等活动,有效提升基层学校教师发展工作水平。再次是建立分层分级的教师继续教育科研网络。以市教师发展学院为引领,以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为桥梁,以基层中小学的教师发展主管部门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各自的研究功能又有效合作,构成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协作体系。这样的研究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工作既有前瞻性,又很“接地气”,保障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创新更重要的是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经验取长补短。学院建设了常州市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方式,满足全市教师学习、研修、交流的新需求。2018年,常州市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正式启用;2020年,该平台荣获常州市教育信息建设项目评比一等奖,并入选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2020年,该平台累计建设上线200个视频课程资源,先后开展4个专题培训,全市有超10万人次的教职员工在线参训,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创新还体现在学院创造性地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常老师在线”“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常州公开课”等公益服务,提升教育惠民形象。这3个公益服务项目都已坚持运作12年,成为常州教育系统乃至常州市民耳熟能详的品牌项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创造性地结合“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工作,在全市精选74个导学教师团队,形成592项主题课程资源,开展在线导学,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累计点击量超过600万次,形成的案例“在线导学,战疫传情”入选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面向社会的公益性讲坛“常州公开课”遵循“公益性、导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品位,听课对象覆盖学生、家长及对成长、教育等话题感兴趣的城市各行业人员,讲者有刘墉、林清玄等文化大家,也有赵普、姜振宇、单霁翔等行业名家,每讲现场参与人数逾千人,累计受益人数逾15万人次。2014年,“常州公开课”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隆重举办了第100讲。 

    二十载砥砺前行,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以创新谋发展!

    二十载坚定方向

    为一朝比肩阳光

    有了良好的基础保证和充足的营养来源,常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棵参天大树的生长势不可当。

    第一,学院创新打造教师成长学习平台,助力教师更优质地发展。一是坚持师德为先,做新做优教师全员培训。学院始终将师德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心,以“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带动教师全员发展,首批重点培育全市32个“四有”好老师团队。2020年,学院共实施师训项目41个,全市教师参训达137856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0%以上。二是创新培训形式,推进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学院的师训品牌项目——暑期“名师大学堂”“菜单式”教师培训已连续举办了16年,全市书法教师培训班已举办了14年,有效推进了“五育融合”,提高了教师艺术素养和书法师资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院精选录制了113门线上“名师大学堂”“菜单式”培训课程,全市教师近3万人次通过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进行了选学。学院还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了对全市5万多名教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员线上培训,向全市教师开放在线自主研修、辅助开展教师心理调适等课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教师发展工作的双胜利,《江苏教育》杂志作了专题报道。三是助力乡村教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院组织管理的常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始终居于全省前列,有效带动了全市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管理和教师培训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化建设出发,教师成长学习平台不断增强精准教师培训的引领示范能力、教师自主学习的支持保障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促进能力。今日的常州教师成长学习平台,已是让教师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充电宝”和学有所用、推动成长的“加速器”。

    第二,学院升级打造教育干部研训平台,开创干部培训“云时代”。一是创新开展校长培训。20年来,学院共实施完成教育干部研修项目265个,参训干部达3万余人次。总数达56期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20期的暑期校科级干部专题培训与近300期的校长提高培训和市级研修,为全市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二是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培训。作为常州市教育工委党校,学院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云模式”,相关报道两度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了“常州市中小学网络党校”,对常州市2.5万名党员教师进行集中轮训,同时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青年党员教师专题培训。教育党校功能的彰显,从根本上保证了常州教育始终行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道路上。

    第三,学院高位打造教育人才展示平台,引领常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学院聚焦常州基础教育系统的“三名一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好书记)工程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学院致力于常州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实施青年英才教师培养计划、举办特级教师后备力量高研班、龙城名班主任高研班等,既为教育人才搭建展示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推力,并同步提炼他们的经验成果,激励和引领更多教师的高端发展。同时,学院还与“双一流”高校等加强合作,努力把常州的名师推出常州、推向全省、推向全国,发出常州教育的“好声音”。

    二十载辛勤耕耘,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以精心赢好评!

    二十载辛勤耕耘

    换一朝累累硕果

    20年来,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的出色工作获得了高度肯定,多次被表彰为省级“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发布了大市级教师发展机构“十四五”发展规划。学院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一是推进形成适应未来教师发展的新学习空间,二是推进优化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培训者队伍,三是推进完善“省—市—县—校”联动的师训干训体系,四是推进构建智能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五是推进建设教师发展品牌项目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师和校长培训范式。

    砥砺奋进二十载,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收获了累累硕果。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学院将坚守“请党放心,强师有我”的信条,高质量开启“十四五”教师发展新征程,专注于培育新时代的“大先生”,助力新时期常州市“常有优学”教育名片的打造,为建设教育人才高地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