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的一抹暖阳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课改掠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吉林省白城市,一座美丽而独特的北方城市,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就坐落于这座冰雪之城。走进白城实验高中的校园,白雪皑皑的景象显得异常安静和肃穆,然而,一场火热的改革却早已不平静地上演了。

  “导学案导学”模式开启课堂新纪元

  在白城实验高中高二某班的一堂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学习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传统的文言文课都是老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而这堂课却非同寻常。只见学生们人手一张导学案,老师先通过提问检查基础案中字词的读音,几个被提问的学生都发音清晰、准确。接下来,全班自觉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在一个段落中寻找重点字词并翻译。10分钟的时间里,各组热烈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了!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代表们流畅地写下每一个重点字词,并现场当起了小老师,向同学们一一讲解字词的含义。小老师们毫不怯场、娓娓道来,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最后,老师做了简短的点评和归纳,学生们迅速完成巩固案上的习题。课后,老师感叹道:“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同学们的重点字词找得那么准,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这不是一堂比赛课,也不是一堂公开课,而是白城实验高中的一堂再普通不过的常态课!自2011年起,白城实验高中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进程,一种名为“导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登陆校园,引领课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有哪些秘诀?这一模式下的课堂为何如此高效、如此愉悦呢?白城实验高中校长陈东风介绍:“‘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评价’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支撑构建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活起来、师生动起来、教学实起来、质量高起来、能力强起来’的目标。”

  具体来说,“导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包含“学案引领,自主学习——问题反馈,组内交流——展示点评,质疑升华——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四大基本环节,其实质是通过自主学、互助学、引导学和实践学等四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是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超前和独立的自学;互助学,是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解决问题和暴露问题;引导学,是小组派代表就研讨的成果上台展示,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实践学,是通过练习案对知识进行当堂检测。四环节中还隐藏着“七组合”,即“导、学、议、究、拓、测、思”。

  “导学案导学”的高效主要体现在何处?那便是教师遵循“三不讲”和“三最佳”原则。“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最佳”是指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级。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放手交给学生,课上集中攻克重点、难点、易错点,把握好讲的时间、内容和程度,从而达到有效和高效。

  “导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其一大要素是导学案。在白城实验高中,导学案是每堂课的关键,包含基础案、拓展案、巩固案“三案”。基础案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检测和我的质疑三部分。教师在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基础检测。教师在课前收回导学案批阅,以便充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以学定教。拓展案包括合作探究、拓展训练和扣标小结。巩固案包括检测反馈、巩固提升和学后反思。导学案有目标、有路线、有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建设是“导学案导学”模式的另一大要素。白城实验高中各班都按一定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课上,他们是学习小组,设学习小组长,每名成员担任一门学科组长,开展“兵教兵,兵练兵”。课下,他们或为科研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查缺补漏和个别辅导活动,或为行政管理小组,共同负责纪律、卫生等自主管理。为了激发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了“互助+竞争”的小组捆绑式评价,从预习、课堂参与度、作业、活动、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评价。各班教室前面的板报上每天都记录各组得分情况,月考、期中评比优秀小组。而今,许多学生都树立了“组荣我荣”的观念,争着抢着展示。

  “自主学习怎么学?有导学案作路线图。怎样让学生动起来?有小组评价来激励。‘导学案导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让乐学、会学从梦想变为现实。”陈东风说。

  三载求索,一朝功成

  作为当地一所普通高中,白城实验高中招收的是二三类学生,在这样一所背负着沉重升学压力的高中进行课改谈何容易!然而,学校领导班子的态度却十分坚定,因为他们相信改变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课堂教学模式不改变,我们将永远无法自我超越。”陈东风说,改革之箭一旦出鞘,便只有一往无前。

  幸而,当时全国已有不少课改先行者,白城实验高中犹如一个虚心求教的孩童,走过了三年朝圣与求索之路。

  2011年,课改首先以高二年级为试点拉开了帷幕。改变自己是最难的,课改最大的难点正是让教师改变自己。为此,学校将教研组长、青年教师一批批送出去培训,短短半年,大家的足迹遍布昌乐二中、南京金陵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走出去最大的震撼是观念,突然感觉不改不行了!”一位教师如是说。于是,第一批学习回来的人,带领其他人上示范课、总结模板。其间,董明珠、张晶等老师脱颖而出,实现了典型引路。

  2012年,课改在一点光亮、一点困惑中曲折前行。由于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老师们又带着问题踏上了第二次征程。比如课前预习,昌乐二中是全寄宿制学校,没有晚自习,学生有时间完成所有的导学案。鉴于此,学校将晚自习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1小时,剩余时间全部留给学生做导学案。又如课堂展示,起初学校模仿昌乐二中,堂堂都有学生展示,占用大量的时间不说,展示也成了走马观花。渐渐地,学校提出,该展示的展示,不该展示的不展示,使展示的过程有效率、有质疑、有火花。

  2013年底,白城实验高中终于构建了自己的“导学案导学”课堂模式,改革在校园里全面开花了!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在大框架下,根据学科、课型、年段、学情等灵活运用模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回首改革走过的三大阶段,贯穿始终的是统一的思想和细致的执行。校领导层始终“只有一种声音”,多次学习新课程核心理念,形成了《白城实验高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等七个新课改文件。校领导坚持召开周一例会,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数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坚持在一线带课,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学科都制定了好课的具体标准,制定了课堂观察量化评价表,以推门听课促进课改深入。改革,终于竖起了第一个里程碑。

  享受思想的盛宴

  “导学案导学”课堂成功落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乍一看似乎变潇洒了。然而,课下隐性的备课任务能不能完成?能不能真正摸清学情?课堂上那些冒火花的瞬间能不能抓住?这些,对教师都是极大的考验。

  为了应对这些考验,白城实验高中还想了许多招数。第一招就是倡导读书。陈东风说:“多读书、读好书,能够提升智慧、提升修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近几年,学校根据每个教研组需求购买相应书籍,每学期召开多次读书交流会,让教师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研究成果,并将精华印刷成册。舒适的教工休息室、三楼开放式大厅里摆放着各种书籍,教师们随手可得。书香校园飘扬的不仅是书的油墨香,更是书中思想精神的香。

  第二招是交流活动。学校举办百家讲坛、高考论坛、教育教学年会等,给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各教研组的示范课、教研课、过关课、竞赛课竞相开展,课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改中,改革先行者在台上“答记者问”,一次次重现“洗脑”的过程;无数教师上公开课、说课,接受大家的“说三道四”。新旧对比、观念碰撞,教学这门不完美的艺术也向着完美更进一步。

  扎实的学习,让再大的考验也如履平地。现在,许多教师不仅积极投入课改,也主动适应课改。一位女教师就总结了教师们课改后的两大变化:“一是备课的时间增加了。比如制定导学案,开学初每个教师就会领到任务,主备人先完成初稿,集体备课时再修改完善、最终定稿。为了掌握好学情,每个教师每天还要批改导学案。二是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时候见识大于教师。比如有节课上,老师说我国最早出现飞机是1901年,马上有学生起来反驳,说明朝有个万户发明了飞行器,这就无形中鞭策我们去不断学习。”

  如今,教师们不仅都能娴熟地驾驭课堂,也享受到了高效课堂的乐趣。一位教师自嘲自己以前像个说书先生,回回都是洋洋洒洒一讲到底。而现在学生当了小老师,他只需关注细节和拓展就够了。“以前我经常嗓子哑,浑身各种职业病,现在嗓子也不哑了,职业病也很少发作。我觉得是学生解放了我。”

  从说书先生到高效课堂的引领者,教师们真正实现了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虽然付出比以前多,但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看到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教师们说。

  “成长”是我们共同的主题

  “高一第一次上台讲课的时候,我浑身瑟瑟发抖,说话声音轻得像蚊子叫。现在我常常代表小组上台展示,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我感觉自己的性格变开朗了,学习的精神头更足了!”一位女生的话,道出了许多实验高中学子的心声。

  “成长教育”是白城实验高中的办学理念,而成长也正是课改带来的收获。如今,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表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一些学生原本不敢提问,现在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在做人方面,许多独生子女原本比较自我,现在学会了互相合作,小组荣誉感特别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