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思维学数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直接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不断探索,然后引导他们掌握逆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用数学思维学习数学。

  课堂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    执教教师: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林宇恒

  课堂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小组合作,通过举例、逆推、比较等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 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许多新朋友。当然,结识新朋友,莫忘老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一位老朋友,认识吗?

  生:分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分数)

  师:说说你们对这位老朋友有哪些认识呢?

  生1:这个分数读作五分之二。

  生2:这个分数上面的数字叫分子,下面的数字叫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生3:我知道它的意义,就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5块,取其中的2块。

  生4:它还可以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

  师:看来,同学们还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分数进行再认识。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合作探究

  师:老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你们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好,那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环节,再巩固一下前置性作业。请看这个环节的学习要求。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 组内交流,完善学案,将学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2. 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前置性作业中的三大问题。之后,学生用红笔完善自己的导学案,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准备汇报)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遇到有问题的小组和学生,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引导性帮扶)

  交流分享

  师:各组同学都准备好了,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交流分享。哪个小组想就第一个问题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1:3/4表示什么,请举例说明)

  生1:我们第一小组想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生1:我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3/4。

  生2:我画了4个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3个就是这些三角形的3/4。

  生3:我画了4组同样的小旗,其中的3组就是这些小旗的3/4。

  生4:我画了12个一样的西瓜,其中的9个就是这些西瓜的3/4。

  生5:我画了4只一样的小兔子,其中3只就是这些兔子的3/4。

  (展示的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和其他学生交流)

  生1: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件事物还是一组事物,都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来表示。

  生2:我们组认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生6:我认为你们组的图画得很清楚、很美观,总结也比较准确。但我想给你们组提个建议,你们举了这么多例子,可以试着分分类。比如,1个图形的可以分成1类,4个三角形和4只兔子的可以分成1类,12面小旗和12个西瓜的也可以分一类。你们还可以给它们起名字,比如:1个图形、多个图形、多组图形。

  生7:我认为你们组分工明确、总结到位。如果板书中“平均分成”几个字加上重点号,强调一下就更好了。

  生8:我们组同意你们组的想法。刚才,我们也画了一些。我们画了16块糖果,平均分成4组,其中的3组就是这些糖果的3/4;我们还画了8个圆,其中的6个圆就是这些圆的3/4。

  生9:我还想补充一点,分母表示的是分的份数,分子表示的是取的份数。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第一小组通过举例子概括了分数的意义,还有同学建议他们对各种例子分类,这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分数的整体认识。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图,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3/4来表示呢?

  (教师出示课件:12个同样的正方形,其中9个上面有阴影)

  生:可以,因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正方形,3份是9个正方形,可以用3/4来表示。

  师:下面来看看我们的班级。这个小组有5名同学,每名同学占这个小组的几分之几呢?全班有5个小组,这两个小组又占几分之几呢?

  生:1/5、2/5。

  师:回答得很好。刚才,我们重点研究了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那么,如果告诉我们分数表示的部分,能不能推知整体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2:一个图形的1/4是2个方格,画出这个图形)

  生1:这个图形的1/4是2个方格,就是说一份是2个方格,整体是4份,也就是8个方格。因此,我们小组画了好几个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由8个方格组成的。

  生2:我同意你们的想法,我画的图形形状和你们的不同,但也是由8个方格组成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画的图,也特别想参与其中,这是老师画的图,可以吗?

  (教师展示自己画的几幅图,学生纷纷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3:淘气、笑笑、奇思玩分笔游戏,他们各自拿出自己所有铅笔的1/2,结果淘气拿出了1支,笑笑拿出了2支,奇思拿出了4支。他们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多呢?)

  生1:我认为虽然他们都拿出自己铅笔的1/2,但他们铅笔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铅笔数也不同。我们组想了一下,铅笔的总数越多,它的1/2也越多;相反,总数越少,它的1/2也越少。我们组还想给大家提个问题: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1/2呢?

  生2:1/2表示把各自的总数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虽然具体的数字不一样,但都是1/2。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对于同一个分数,它在表示具体数量时,是确定的吗?

  生:不确定,因为整体不确定。

  师: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分数,整体量不同,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师:通过对3个问题的探究交流,大家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生1:我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生2:我学会了从分数表示的一部分推演整体的方法。我还知道,整体量不同,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1:我们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画图来总结分数的意义。

  师:看到数,想到形,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数形结合。

  (教师板书:数形结合)

  生2:我们采取了逆向思维,从部分推出整体的方法。

  师:这是逆推的方法。

  (教师板书:逆推)

  师:数形结合、逆推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的好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

  点评: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前,教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效果很好。在课堂上,学生能合理地分工合作,自由表达观点,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很善于捕捉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从而推进课堂流程,调节教学节奏。在学生概括了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数形结合、逆推等数学方法深深印在学生心里。这种有效的引导,会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姜芳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让课堂充满空间感     下一篇: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