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懒秘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天性比较懒,所以对支持“懒”的理论总是特别感兴趣。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反复对他的学生说:“我这个人很懒,总让学生自己试着干,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当老师后,我也总结了几条“懒秘方”。

  想“懒”要先“勤”。开学之初,我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凡事先让他们形成规矩。我主抓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坐姿、排队、书本的摆放、课桌的整理等都逐一纠正。打扫卫生是每天都要经历的,我制定好卫生分工安排表,但是,学生打扫起来还是效率极低。于是,我亲自示范,从怎样拿扫把,怎样把垃圾扫成一堆,怎样扫进簸箕教起。我还把教室划分成几大块,告诉学生要按照规定的路线清扫教室。几个学生分工合作后,很快就把教室的地面清扫干净。

  除了扫地,值日生工作中还有擦黑板、擦讲台、摆桌椅等工作,我也都一一给学生示范。慢慢地,学生可以出色地完成卫生工作。每当我看到学生们那么能干,我都感到异常欣慰。我这样由“扶”到“放”的转变,让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想“懒”还要“教”。蜜蜂王国里的分工有20几种,受此启发,为了让我的班级象蜂巢那样井然有序,我在班级实行“多工种”分工制度。班级有20多个班干部,我将他们的劳动任务一一列出,并体现出相应的价值:谁付出的劳动量大,谁得到的分数就多。每个班干部自主选择岗位,要想去一些“热门岗位”,就要多付出,让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后,我班共确定岗位53个,做到人人有事做。我把值日表张贴上墙,大家在班级内管理区域分片,职责分块,每天就自己的任务填表格汇报,学生们职责明确,个个干劲十足。而此时,我只需在一旁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予以鼓励即可,顿时感到轻松许多。

  想“懒”要有“法”。如何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比如,我发现许多班的学生在做操时都不够认真,而我们班的学生却做得都很带劲。窍门在于,我们班采取了分数奖励制度。虽然这一方法,创新不足,但是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卫生常规检查时,按照规定,没有被学校扣分的小组将得到双倍积分……

  这些办法虽“懒”,却让学生们从被动劳动变为主动劳动,人人争当“小蜜蜂”。

  教师的“懒”要懒在表面上,“勤”要勤在点子上。“懒”是放手让学生大胆行动,“勤”是耐心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催化剂。所以,“懒”和“勤”在于能否恰当运用,该勤的时候必须勤,该懒的时候必须懒。今后,我还要将“懒”进行到底,要懒得有道理,懒得有智慧。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