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二一”齐下,力促教师立体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资队伍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对于一所中职学校来讲,师资队伍建设有它特殊的规律和要求;而对于重庆市商务学校来讲,又有它独特的校情。“重庆市商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1人,其中重庆市特级教师1人,市区级名师2人,重庆市骨干教师7人,大渡口区级骨干教师7人。”教学副校长罗海鸥说:“这是2012年,学校申报示范校时关于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的数据。但是我们显然不会满足现状,而应从申报示范校开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性地以‘四向三纵两横一中心’进行重点发力……”

  “四向”:践行示范校建设任务书承诺

  “四向”是指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四个方向,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及教师学历提升。商务学校依照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的设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工作,至今已对12名专业带头人、19名骨干教师、72名“双师型”教师进行了重点培养。同时,还对10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并新增兼职教师18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纵”:教师“主研导向”研修计划

  “三纵”模式的“主研导向”研修计划,即针对每一位专任教师,按照“专业领域——主研科目或方向——教学方法或特色”的模式设定自身教学业务发展规划和愿景,堪称独特的“私人订制”。“主研导向”师资培养模式:通过确定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进而确定更为具体的主要研究方向,再根据教师所确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导向对其进行培养。如商贸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身业务兴趣或所教专业的市场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形成自身的教学业务发展规划和愿景,在“三纵”模式中表述为“商贸类——市场营销科目——案例教学法”;同理,英语老师的“三纵”模式的“主研导向”研修计划可以表述为“英语——酒店英语——口语教学”。

  在学校,我们看到了200多位教师拟写的《重庆市商务学校教师研修计划总体方案表》,表中记录着教师的主研方向、总体目标、自励格言、知识与能力提升方案、教学应用方案等,并明确目标措施预期成果及印证材料等,真正实现了研修计划的小课题化。

  以计算机教师黄文胜为例,他在专业认识方面,专业敏感度较强,愿意投入时间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在教育思想方面,崇尚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信奉“与时俱进”、“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观点;在研修方案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力争获取H3C高级网络工程师认证,修炼成网络教育行家。并强调了自学培训专项微课题研究等措施,明确最终的预期成果呈现有笔记分析报告、设计方案和学生评价等。任何一项都是立足于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设计的,是黄文胜对自己的“私人订制”方案,而学校则是提供能够实现的各种保障。

  对此,教学副校长罗海鸥郑重地说:“我校开展教师主研导向研修计划是基于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时代大潮和执教生涯中锤炼自身,我们还将出台一系列激励和保障措施,打造一批教学名师,这是一项宏伟工程,任重而道远。”罗海鸥意犹未尽地说,“我们必须大胆革新,改变以前以专业定科目,再定教师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在该计划实施到一定程度后,转而实行专业要求——市场需求——教师专长三结合的模式。”

  “两横”:“理实一体化”及“文专一体化”教师培养

  随着职业院校课程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校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过渡,这就要求教师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这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重庆市商务学校却在“三段式”课程层面上又推进了一步,走出“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课程”、“企业生产管理融合”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之路。

  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什么是“一体化教师”?

  学校旅游部教师扈晓玲指出,“双师型教师”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中高技师和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则是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系统化课程教学,真正达到“理实一体”。

  要从“双师型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并非那么简单,“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去实践,这就阻断了跨越的路径。”学校商贸部部长陈泽艳说。在这方面,如何打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这层关系,实现深度共赢合作,此项难题并没有难住谷小平。

  邀请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理论专家、实践家进校园,让教师与专家结成师徒。“教师可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专业技能,并用于以后的教学当中,这令老师们收获颇丰。”渝派剪纸艺术部教师姚明东说。

  利用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学校进行资源的深挖掘。如“渝派剪纸艺术项目”,便是通过展览会等途径,实现外聘和自培师徒结对。

  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搭建平台,引导教师自觉进行行业资格提升。如会计专业,学校要求文化课教师学习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并全部考取资格证书。学校教师踊跃报名,形成了一股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的“潮流风”。

  充分利用专业骨干教师资源,对其他教师进行培养。罗海鸥说:“学校的物流专业作为重庆市中职院校比较领先的专业,在培养高级物流师、高级仓管员等方面都不成问题,所以培养自己学校的教师队伍就更不在话下了。”

  抓住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好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支持,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重庆市商务学校以上这些举措极大地实现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出“一体化教师”特色队伍。不仅如此,在学校的倡导下,不少文化课教师在兼顾本专业的同时,还积极向专业课教师转型,此即“文专一体化”教师。陈泽艳介绍说:“商贸部共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有文化课教师11名,专业课教师11名,通过一年多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示范校项目建设,目前22名教师全部获得物流师、仓管员、营业员的资格证书。”

  “为什么要培养文专一体化教师?”罗海鸥说:“主要是为了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其次是为了拓宽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一中心”:做提高质量的示范

  “质量是立教之基,是兴校之本。示范校建设要求把学校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在我们看来,核心问题还是提高质量。目前所进行的七大任务建设工作,无一不是为了质量的提升。”罗海鸥的话掷地有声,“一切改革创新都是手段,根本目标只有两个字:质量!这是最质朴的真理!”

  通过对重庆市商务学校校史的深入解读,我们了解到,该校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那个年代,老校长邓沁泉带领教职工提出“永远的忧患意识,永远的艰苦奋斗”的口号,落实到实践层面又有两条:一是班主任的“六到场”;二是教学常规的“六认真”。自此以后,学校飞速发展一直到今天。如今,学校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重视质量是学校兴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好的传统我们不能把它弄丢了,否则会走下坡路。”重庆市商务学校党委书记张敏感叹说。

  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示范办主任邹晋介绍“三步走”方式:“第一步,结合教学工作现状、示范校建设中的评价模式改革,同时以中英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项目为依托,借鉴英国经验,制定出台《重庆市商务学校教学质量手册》;第二步,研制出台《重庆市商务学校教学质量激励保障机制》;第三步,实施。”

  “铸就重庆市商务学校‘国字品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实’!这几年我们做得最扎实的一件事就是不懈地践行校训师训,让我们的想法真正落地。过去如此,未来仍将坚定不移!”展望未来,谷小平坚定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至精至善至美,铸就商务学校之魂     下一篇: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