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辛弃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科内与科外的界限,重构有主题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在下面这节课上,田丽群老师践行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让学生知人论世,系统、立体地学习辛弃疾的词作。限于版面,我们仅呈现课堂实录的核心部分。

  歌词导入

  (学生齐唱羽泉创作的歌曲《辛弃疾》)

  师:辛弃疾是抗金名将,英雄虎胆,金戈铁马走沙场;他是词中大家,豪放无涯,三言两语写天下。今天,我们重温一段历史,品读九首词作,走进一个“把栏杆拍遍”的传奇人物——辛弃疾。

  师:他的人生可以谱成三部曲。从出生到22岁,英雄少年,肝胆激昂;从23岁到42岁,仕途沉浮,笔走龙蛇;从43岁到68岁,退居上饶,泪洒宣纸。他的一生以武起事,以文为业。

  英雄虎胆

  师: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课前阅读,分享辛弃疾英雄少年的故事。

  生1:他生于山东济南,父亲过世早,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辛赞是他的精神导师。

  生2:他15岁和18岁时,曾到金人统治的燕京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进行侦探工作。后来,他根据这些资料,写成了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

  生3:他21岁时,祖父去世。同年9月,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南侵。烽烟再起,各地纷纷起义,辛弃疾投靠了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军首领耿京。

  生4:他惩治叛徒义端。

  生5: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生6:辛弃疾率领几十名骑兵冲进5万人的金兵大营中,捉住了叛徒张安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好。至此,辛弃疾在北方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结尾。22岁的他开启了在南宋的仕途之路和诗词创作之路。

  身世浮沉

  师:古人评价辛弃疾的词用到了“剪红刻翠之外,别树一帜”一句。为什么他的词与南宋的词风不同呢?

  生1:南宋大多数人主和,而辛弃疾主战。

  生2:20年间,辛弃疾调动37次,依然痴心不改,爱国精神永存。

  生3:他生不逢时啊!

  师:他渴望驰骋疆场,却做了文字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千古词作就此诞生。

  (学生齐读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这里的“他”指什么?

  生1:那灯、月、烟火、笙笛,那元夕欢腾,那丽人女子,都是为了“他”而设,“他”就是辛弃疾。

  生2:辛弃疾多次被打压,屡屡不得志,这处境就是“灯火阑珊处”。

  师: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女情爱常常喻指政治。这首词就是辛弃疾的自我写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来比喻创作的最高境界。

  师:辛弃疾创作《摸鱼儿》时的心境是“闲愁最苦”,应该如何理解?

  生1: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生2:辛弃疾官职低、权力小,面对金人的入侵,朝廷一味求和,这就是“闲愁”。他无力施展抱负,这愁也是最苦的愁。

  生2:梁启超评价:“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师:“闲愁最苦”的辛弃疾登上赏心亭,远望大好河山,同样百感交集,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为何做出“拍栏杆”的动作?

  生1:没有人懂他、理会他,他愤怒,所以拍栏杆。

  生2:这动作抒发了他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师:辛弃疾组建了“飞虎队”,非但没有立功,反而背上了黑锅。皇帝把他逐出官场,他只好退居到江西上饶。

  泪洒宣纸

  师:42岁的辛弃疾就这样退出了官场,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田园生活。

  (学生齐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

  师:悠闲的日子是暂时的,他再度创作,忠义奋发的前进力量和谗毁罢废的压抑情绪就结合了起来。

  (学生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师:同样是写“京口北固亭”,你更喜欢哪一首?

  生1:喜欢第二首。上阕写出了对历史的感慨,下阕写了对孙权等英雄人物的敬佩。同时,3个设问句增强了感慨的语气。

  生2:我喜欢第一首。43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感慨无限。

  师:正如《丑奴儿》所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师:我们再读一下《破阵子》这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

  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现实,坐着读,要读出现实的凄凉。后面写梦境的词句,要站着读,读出梦境的豪放。最后长叹一声,回到现实,再低沉地读出“可怜白发生”。

  (学生朗读《破阵子》)

  师:1207年,昏睡了许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眼睛,大喊几声“杀贼”,接着一切都归于沉寂。这位一生都梦想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人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终年68岁。没能在疆场上实现人生抱负的辛弃疾,最终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师:我们看看,对辛弃疾的评价有哪些。

  生1:陈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生2:吴衡照:“别开天地,横绝古今。”

  ……

  感悟抒怀

  师:历史中的辛弃疾,已经逝去了,他不可能再生,去完成那些没有完成的英雄事业。而文学中的辛弃疾,将永远活着,永远以“词坛飞将”的形象,征服读者的心灵。请拿起笔,写下你此刻的感受。

  (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忘不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美不胜收;忘不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愤激荡;更忘不了“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的怒吼痛斥。他,壮怀犹如风云上,诗卷长留天地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英语课上的一次“意外”     下一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