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老师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光如梭,昔日的学生——我,如今也成为一名教师,但学生时代的一些记忆依然清晰,有些教师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赵老师,小学时代的一位班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条件差,信息闭塞、物资匮乏,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连课外书籍都特别少。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是一些连环小画册,内容主要是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尽管种类不多,但还是给我们打开了通向课本之外世界的一扇窗。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从其他同学那里借了一本画册,对方要求限时归还,所以必须赶紧看完。当日下午最后一堂自习课,恰好老师不在,我便迫不及待地看起画册来,很着迷,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以至于赵老师什么时间来到教室都不知道。结果可想而知,小画册被没收,还被当众劈头盖脸打了一顿,当时觉得很丢人,也感到很伤心。因为,伤的不仅是皮肉,还有自尊。

  钱老师,上课时目光锐利,看起来总是凶巴巴的。在他那里,无法找到通常作文里描写的“慈祥、亲切”的教师的影子。那时候,一上钱老师的课,我就很害怕,于是也就越发地不喜欢上他的课。钱老师喜欢布置特别多的作业,如果一时大意没有完成,那就意味着将面临“罚站”、“罚写”的“厄运”。钱老师的惩罚,简直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直叫你筋疲力尽,望而生畏。

  孙老师,是我的初中老师,课讲得特别好,入神生动,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课。可是孙老师对自己的形象总是不太在意,衣服皱巴巴,身上脏兮兮,讲起课来口水乱飞。另外,他还很会“消遣”人。校内有一个学生,很好学,有求知欲。他想学吹笛子,就经常课外吹笛练习。一次讲课之余,孙老师不知怎么说起此事,他告诉学生们,学习某件事要有天赋,不是想学就能学好的,就像有些吹笛子的人,嘴唇那么厚,手指头那么粗,能吹好笛子吗?此话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姑且不论这话有无道理,但由教师说出来,总觉得不合时宜。后来此话在校园传开,便再也听不到笛声了。

  李老师,工作认真、上进,讲起课来很负责,常常是一讲一堂课,不时还拖个堂。他为学生真是用心,讲课嗓门高,黑板上常抄写着满满的内容。看到他这么辛苦,我们也一刻不敢放松,感觉像一个个上紧了发条的齿轮,一节课下来,筋疲力尽。那时候,我们常想,如果老师能给我们留点时间、空闲,就好了。

  小时候,总觉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逾越的。下课铃一响,教师夹着课本就走了,也不怎么与我们沟通、交流、探讨。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如今,师者,仅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谈及我的那些老师们,不但是要提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辙;也是要告诉自己,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郭庙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改变曾被世界改变的     下一篇:我被学生讨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