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走”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追求速效的社会里,教师成了一个极容易被别人矮化的称谓,也成了一种容易被自己简单化的职业。今天的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这或许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刻思考、认真回答的问题。

  唐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教师职业就被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其文化传承职能被无限强化。

  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董仲舒传》时将专门从事园艺、花卉的劳动者称为“园丁”。“五四运动”以后,“园丁”被借喻为“小学教师”,当代又被扩喻为“教师”。

  在传统意识里,教师成了脱离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教书匠”,其职业实践一直停留在个人化的匠艺水平上,导致了教师职业生动性的匮乏与主动性的缺失。如今,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变成富有创造性的研究者,从简单重复的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逆转的时代趋势。

  一个研究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定不会简单粗暴地对待;在教育生活中出现困惑时,一定不会选择逃避敷衍。一个研究型教师,必定是借助自己真实的教育实际,以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以创造性思维解决困惑,并通过不断地总结、归纳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考和理论,最终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教育生活。

  作为研究型教师,教育研究应该是教育生活的主要方式,其研究的内容自然就应该涉及教育的全部,总体包含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研究学科知识,力求使自己成为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的专家。这里所说的学科知识并非指学科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这门学科完整的专业体系,既包括这门学科的基本常识、高端理论,又包括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要研究学生,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兴趣爱好,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三是要研究教育方法,力求使自己成为教书和育人的两面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反思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职业增加学术味道和研究魅力。

  教育是一种感性活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都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能。只有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的成长才有可能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在一起     下一篇: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