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缺少“习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学生养成倾听、阅读、思考等习惯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为什么许多学生没能养成这些习惯呢?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缺少价值观的深度认同,二是学生不清楚如何学习,三是教师的指导不系统、不具体,四是不能坚持。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需要对良好的课堂习惯深度认同,即从内心深处确实认识到倾听、阅读、思考等习惯对于学业水平提升、对于未来人生发展,都有着根本性的作用,且中小学是培养这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没有这种价值观的深度认同,就没有内在动力,好习惯也难以真正养成。

  要用好阶梯式分解策略。课堂习惯的培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仅以倾听为例,只告诉学生认真倾听显然不行,还要提示他们盯着听、听重点,等等。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仍嫌不够,教师还要把盯着听进一步分解为盯着讲话者的眼睛听、盯着讲话者强调的对象听、盯着讲话者指向的内容听,等等。借助这种阶梯式分解,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养成某个习惯有哪些操作细节,明白具体如何操作。

  教师做好培养学生课堂习惯的微课程。教师通过微课程,可以使自己的指导更加生动、易行、系统,避免随意与零碎。借助微课程,教师还可以生动具体地呈现操作要点及其程序,并且示范、举例、比较、评价,使学生有兴趣、明要领、会操作。

  好习惯还需要坚持。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经历价值判断、亲身体验、学会操作、有意实施、自动完成等几个阶段。从时间上看,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初步形成习惯,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没能坚持,才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内涵改革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