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 寻访田子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小学地处上海老城厢的田子坊附近,学校利用在地文化与社区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寻访田子坊”,并将其与学校基础型课程,如语文、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以统整的课程吸引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吸引学生全面参与探究学习。

  开发背景

  学校背景:在学校附近,建有成片的石库门老房子。每一幢老房子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学校挨家挨户寻访,把这些老房子里的故事编成教材,以“小学教育是一个文化场,应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课程开发理念,将德育、科技、基础课程、民俗人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开设了“寻访田子坊”这一探究型科目。

  学生背景:田子坊地处老城厢,有部分学生目前还居住于此,对田子坊的历史颇为了解。他们一定会对实地探究感兴趣。

  课程价值:“寻访田子坊”探究课程是学校在地文化资源校本课程中的一项。田子坊是建立在学校周边、集时尚艺术、美食、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一条街,通过开发社区资源,推进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课时安排:一学期16课时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田子坊的历史由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现问题,找寻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并学会倾听;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发现,建立石库门资料库。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结协作。

  在地文化与基础型课程的整合

  课程:寻访田子坊

  模块一:穿梭在记忆走廊

  认识石库门

  统整领域:

  体育——玩你学过的弄堂游戏

  美术——画一画石库门地图

  田子坊的由来

  统整领域:

  美术——去田子坊找一找画国画所需要的工具吧

  语文——说一说你知道的画家小故事或神话,并将你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

  田子坊的画家们

  统整领域:

  美术——先欣赏国画,然后尝试练习画国画

  社团——用相机拍下田子坊里画室的作品

  田子坊的音乐家

  统整领域:

  语文——讲述梅兰芳练功和聂耳的故事

  音乐——学唱一首由聂耳创作的歌曲

  模块二:田子坊“楚汉之争”

  统整领域:

  数学——找一块楚汉之争的砖头,并根据面积公式测量计算这块砖头的面积

  田子坊的天窗

  统整领域:

  语文——找一间有天窗的小屋躺下来,将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社团——用相机拍下石库门建筑的天窗

  田子坊的朋友们

  统整领域:

  英语——在田子坊用英语与外国朋友交谈

  数学——在田子坊合理消费

  模块三:感受田子坊魅力

  心灵对话:陈逸飞

  统整领域:

  信息——网上收集关于陈逸飞的信息,并制作一张陈逸飞的海报

  美术——模仿画一张陈逸飞的画

  时光穿梭:老房子老故事

  统整领域:

  语文——采访田子坊的居民,请他们讲讲自己和田子坊的故事

  美术——设计一张田子坊的明信片,并寄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中西交融:文化的魅力

  统整领域:

  语文——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歌

  音乐——编排印度舞蹈

  课程实施

  实施年级:三至五年级

  内容选取的原则:

  新颖性。通过不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与收敛性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通过电子查阅、图书馆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具备初步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选择或编制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的课题。

  全程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编组完成,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

  课程实施形式:

  通过信息资料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讲授等形式,了解田子坊的历史。

  通过实地探究和探访,了解田子坊的过去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交流分享,向同学和老师展示探究成果。

  课程实施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领,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的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社交能力、综合知识”等5大类学习目标项目,具体细化为培养学生的“情感责任、意志毅力、合作精神、认识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文化知识、文化感悟、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语言技巧、应变能力、社区知识、学科知识、科研方法”等,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对当前生活地域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系统性。教学目标从学科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一是在设计时要从系统化的角度整体把握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目标不孤立。二是在不同阶段,把握好各个单元的目标,并结合学科特点,使之系统化。

  操作性。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其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既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

  具体性。根据课程设计方案的要求,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基础及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或根据科目目标、科目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层次性。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包括3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案,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微语录     下一篇:“和乐”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