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公布 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师水平成焦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康丽) “通过督导评估,各个地方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从教师补充、交流、培训和待遇等方面入手,努力推进城乡间和校际间均衡。”4月2日,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2014年底,22个有连片特困区县的省(区、市)已经有20个开始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补助的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受益面分别达到90%和78%。

  本次发布会发布了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491个县级单位申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有46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7个县(市、区)未通过。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到757个。

  教育均衡,师资为重。督导报告显示,各地都把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师水平放在了重要位置上。

  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各地采取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动态调整编制、按生师比与班师比合理核编、将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已经有10个省(区、市)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近两年全国招聘的13.2万名特岗教师中,有95%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

  二是开展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各地认真落实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级财政投入44.4亿元,组织区县级以上培训达到1168.7万人次。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11.8亿元,培训教师328.7万人次。教师培训从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培训转向分层分类的个性化培训,包括组织名师高端培养、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农村教师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和方式采取订单式设计,增强了针对性,较好地满足了不同教师群体各自的专业成长需求。

  三是推动教师校长交流。各地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在支教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带编轮岗交流,交流人次逐步增多,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参与交流的教师达50.1万人次,占义务教育教师总人数的6.2%,其中464个县(市、区)各类交流教师9.9万人,覆盖1.9万所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四是落实农村教师倾斜性待遇。各地通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周转房建设、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倾斜等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任教。截至2014年底,22个有连片特困区县的省(区、市)已经有20个开始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补助的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受益面分别达到90%和78%,其中有14个省份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全覆盖。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大代表罗蓉专门从湖北赶来参会,作为区域教育的见证者,她毫不讳言教师的巨大作用:“他们到一所学校,就带好一个学科组,带动一片教师。农村学校不再为缺音、体、美教师开不齐课程而闹心,不再为没有名师指导帮扶青年教师成长而苦恼,不再为学科组建设而发愁。”

  “均衡的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跟进。”贵州省丹寨县县长徐刘蔚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但他也承认,虽然丹寨是国贫县里的教育强县,但也面临着“三缺”:缺音体美教师;缺高学历教师;缺名校毕业的教师。

  “农村和老少边穷岛地区存在好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情况,国家刚刚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信明年或后年,农村教师待遇和保障这些机制性问题将得到缓解和突破。”何秀超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