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他的学生是我这辈子的福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讲课最好的老师。

  他是在“圈子里”被大家公认的极其聪明到底的一位奇才、怪才。

  他是让每一个熟知他的人提起来都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人。

  对己,他认真而又散淡;对人,他苛刻而又宽容。他个性极强,脾气不好,嘴不饶人,但重情重义……他或许并不完美,但活得很鲜明、很本色、很真实。

  总之,他是一位极丰满的、有故事的人。

  他的名字叫张凯。

  1979-1980年,我在北京102中(现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为高考复习,有幸赶上当时在北京市崇文区龙潭中学任教的张凯老师为我们代地理课。

  在我眼里,他无所不能——除了给我们上课,还同时担任龙潭中学地理、化学两门课的高考把关教师;他讲过除语文之外几乎所有高中学科的课;他书法、篆刻、收藏样样精通……

  因为极度崇拜他,所以我们每天都盼着上地理课。每次地理课前,同学们都争着擦黑板——不是一般地擦,而是先用板擦过一遍,然后再用干净的湿布擦一两遍,仿佛只有如此洁净的黑板才配得上张凯老师那极漂亮的板书。

  在当时的情境下,教师的教学只能是“满堂灌”——教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把几年该学的东西统统“塞”进我们的脑子,教学强度可想而知。但张凯老师讲得很轻松,游刃有余。在那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但每节地理课上,我的大脑都兴奋着,不知不觉地被他“卷入”,进入到一种“琢磨状态”。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多么美妙而幸福的学习状态啊。

  他极爱才,从不掩饰对“好学生”的喜爱,但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记得有一次,他拿来一份比较重要的统考试卷让我们做,最后一题很难,全区能做出这道题的学生没几个,我也被“卡”在那里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在交卷前答了出来。讲评试卷那节课我盼了好几天,等着他狠狠地表扬我。可没想到,他只是淡淡地说:“最后一道题沙培宁做出来了,不容易。但到了最后两三分钟才有思路,说明这一块学得还是不扎实。”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被他这一盆水浇过后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高考发榜后,我和几个同学去看望他,我们什么礼物也没带,但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份重礼——他亲自为我们每个人刻的图章。我的那枚格外精美,上面还有他的寄语,这枚“小印”成了我无价的宝贝,一直珍藏至今。

  2009年,我又见到很久失去联系的张凯老师,我们同开一个会,会间休息时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下次再见到你,一定送你一份‘厚礼’——你30年前的地理整理本。”听完这句话,我惊呆了。这30年他几经搬家,居然还保留着我的笔记本。要知道,我只是他代课的一个学生。要知道,我自己都没有保留一本当时的学习记录。我感动到差一点当着众人的面拥抱他。

  现在细细想来,我的许多非常聪明的学习方法、有点个性的学习理解都是从他那里体会到的。记得快高考时,我不经意间说:“张老师,我怎么感觉地理越学越少,没什么难度啊。”他听后特别兴奋,告诉我:“学通了,就是这种感觉,能把厚书变薄。”直到今天,这些道理、这些方法还让我受益匪浅。

  本来说好请他喝酒的,可一直“未遂”,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可惜,这遗憾再也没有办法弥补了。

  我知道,我们都在别人面前夸过彼此,但从未当面表达过。清明节快到了,我想在这里大声地对张老师说:做过您的学生,是我一生值得骄傲的事,是我这辈子的福分。

  (作者系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

  张凯(1946-2012),原北京市崇文实验中学校长。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