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处于最不利地位人群的状态,让每个人能获得他所需要的教育,获得促进更好成长的教育资源。 什么是教育公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俞可平:治国同做人一样,有两条底线,一条是道义的底线,一条是法律的底线,道义的底线就是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离开公平公正就无从谈论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就是公平公正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忠民:公平是一个工具性概念,公正则是一种价值取向。公正一定是公平的,而公平不一定是公正的。要从国家的价值观层面理解社会公正的概念,社会公正是给予每个人所应得的基本权利的保护,受教育权就是一项基本权利。同时,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尊严、权利水准都在不断地提高,要确保这些成果可以让社会共享;二是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恰当的平等+恰当的自由=公正”。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不能以特定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谢维和: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教育公平的进程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0年到1999年,这个阶段的教育公平是以消极的方式进行定义的。人生来是平等的,所以教育应该平等。教育公平是作为结果来表述的,因此从话语结构性含义来说具有消极的意义。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1年,教育公平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此,教育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积极力量的意义日益显现。有了教育公平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这与上一个阶段以消极方式定义的教育公平不一样。它是作为原因来表达的定义,是以积极的方式定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到了今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征是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来定义,换句话说,通过教育的综合改革实现教育公平不断提升和改善。以综合的方式表达教育公平新阶段,就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易中天: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有人认为是在表达教育公平,但我觉得他的真正意思是说,通过教育可以让大家变得更好,儒家从来不主张平等,所以“有教无类”不应当作为传统文化主张教育公平的证据。但是,就“结果公平”的内涵来讲,每个人应该享有通过教育获得适合他发展的途径和机会。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目标,而教育公平的底线则是保证每个孩子受到最起码的教育。消除教育不公平的前提是承认差距,而实现公平的前提则是给予自由的空间,创办多元化、多样化、各种类型的学校。

  石中英:我觉得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教育公平。

  第一,教育公平主要关注教育的平等,关注教育的差距,促进均衡。但是公平和平等的概念既有关系也有差别,现在我们把公平主要理解为平等,无论是理论、政策还是实践上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

  第二,教育公平作为一个政策理念,主要影响的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大量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表述和政策安排都在讲如何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消除教育差距,但是,教育资源只是教育的外部条件,没有充裕的教育资源很难说有良好的教育,有了充裕的教育资源也很难说有良好的教育。同时,政府是保障教育公平的主体,直到今天来自教育界内外有关解决教育公平的诉求主要是指向政府,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解决有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第三,截至目前,教育公平主要是作为一种社会公平来对待,它要处理的是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它的社会意义非常显著,主要是解决一些权利的保障、百姓的公平性抱怨以及政策的合法性。所以目前教育公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公平,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公平来对待,教育公平的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第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是现在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政策理念以及有关政策安排和政策工具,教育公平应该保障好的教育,它本身不是教育事业发展追求的根本,根本目的还是创造好的教育。同时,基于教化的正义可能是我们教育系统内部应该认真思考公平内涵的理论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