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慕课”推动机会平等

  李石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 要想根除不平等在代际之间的延续,打通社会的上升通道,就必须要求更深层次的平等,使得具有同样资质、抱有同样理想的孩子能够有同等的机会获得社会中较优越的职位和社会地位。我们要想获得这种“实质上的机会平等”,对教育领域而言,就是要让出生于任何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尤其是“慕课”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在教育领域实现大范围的真正平等的曙光。大规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为每一个想获得“能力”与“知识”的人提供了支持。但要将这种机会变成真正的实施路径,我们还必须借助一些传统的方式,如获取某一大学的文凭才能获得证明等。因此,“慕课”的革命性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还有漫长艰辛的路要走。

  

  教育创新进入活跃期

  真格基金会创始人徐小平在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表示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新时代,教育已不再是狭隘的学校教育,而是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大教育。大教育视野下的教育目的已不再是简单的升学、就业,而是建立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以及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走向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教育,以学生成长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其个性化、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提供各种可能的支持;要因材施教,懂孩子,发现、培养和引导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教育要做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我们要始终相信教育是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目前,教育创新的世界趋势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正在发生,进入到了一个非凡的活跃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