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备出新常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备教案,教师只准备自己要讲的内容,却不去认真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研究学生,这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另一种是缺创造,教材虽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却不是唯一的,教师完全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教师备课要源于教材、尊重教材,但也要跳出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自主开发3种学习载体,代替过去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生课外生活方式。这3种载体分别是“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在日常备课的基础上,新教师可加强对这3种新载体的备课,从而形成一种新常态。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其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知识建构、背景知识、问题展台、学习评价”5个模块,主要是引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解决了教师向学生发放大量资料、布置重复性书面作业的问题。与一般意义的课前预习不同,“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以单元为单位,要求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教师仅仅负责出示学习目标以及提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用好“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就不再是知识学习的开始,而成为学习的进一步延续与深化。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则,整体优化“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反馈达标”5个环节,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当堂达标。“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是根据学生前置性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的可操作的学习行为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呈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其中,明线是学生学习的流程,暗线则是教师教学的流程,不仅有适合学生操作的学习目标,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问题与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可以实现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的转型,课堂基本要素则呈现为“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共同作业”、“生成性学习指导”。

  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真正把时间交给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教师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的节假日生活指导,可以让国家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探索并尝试一种新型的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要把新课改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上述3个学习纲要中,让课堂内外自始至终遵循“以学定教”与“问题主体”的原则。3个纲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贯穿。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与智慧,尝试运用自己研发的课程上课,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班本化。

  不解决备课的问题,许多课堂教学的问题都难以解决。让备课行为变成研究与实验,教师便成为拥有专业自主权的教育者、研究者。备课观念与方式的改变是突破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思考与实践,有助于课堂教学流程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育英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7     下一篇:多元对话让课堂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