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观音莲的回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午餐后,孩子们与往常一样坐在走廊上休息,等待没有吃完的小伙伴。夏老师一边组织餐后活动,一边从自然角搬来芷荨小朋友带来的观音莲。观音莲繁殖能力强,芷荨的观音莲已经冒出了许多分支。眼见着花盆变得越来越拥挤了,夏老师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带大家一起把这盆观音莲里的‘小宝宝’分种在其他花盆里。”显然,夏老师试图让幼儿观察移植花草的步骤。

  听到要移种小观音莲,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围到夏老师身边。只有芷荨没有挪动,不一会儿,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老师,这是我的花。”她边哭边强调道。“哦,老师知道,她长出小苗苗了,太多了,我们给它换个花盆。”夏老师耐心地跟芷荨解释着。“不要,这是我的。”芷荨哽咽着。

  看到孩子的坚持,我牵起芷荨的手,和夏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观赏了其他班的自然角。在观赏小一班自然角时,看到他们班的观音莲已经分种到了不同的花盆,而且越长越大时,芷荨似乎接受了老师为什么要移种的原因。移种完成后,芷荨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去瞅瞅那些“小宝宝”,我看了暗暗高兴!没想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天放学后,夏老师想给自然角里的花浇水时,突然发现那些小观音莲又回来了,她奇怪地大叫。我赶紧出去看个究竟,只见移种的那个花盆里空空的。是谁移动了这些小观音莲呢?移种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还拍手叫好呢!这时,我发现了默默站在旁边的芷荨,又看了看花盆里新动过的泥土痕迹。

  我拉过芷荨的手,轻轻问:“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吗?”芷荨是个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她哽咽着没说话。夏老师说:“是不是你不想让小苗苗离开妈妈?”“嗯,小苗苗要和妈妈在一起。”原来如此,夏老师疼惜地说:“那好,老师把观音莲‘妈妈’和‘宝宝’一起移种到那个大花盆里,让他们一起搬新房子,好吗?”“好啊”,这下芷荨笑着答应了。

  再次入园时,我看到芷荨开心地向其他小朋友诉说着“宝宝”回归的事情,内心充满了感动。

  在孩子早期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绪及其相应的社会行为发展最为关键,而在诸多的社会情绪中,移情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在幼儿移情培养过程中,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双向移情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面对孩子的任何表现和情绪,教师都应该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而后再根据分析做出相应的反应和适当的引导,以免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造成师生情感产生更大的鸿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风乍起     下一篇:清空,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