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图书馆向中小学开放

  近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52所在京高校图书馆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学设立开放日。今后,中小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通过网上提前预约,走进开放高校的图书馆感受大学文化。

  此次参与开放图书馆的高校,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也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专业类高校。由于每所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不同,面对中小学开放的时间也就各有差异,有的是每周一次,有的是每月一次;每次开放的时间也从1小时到3.5小时不等。

  武汉关小学开“汉绣馆”

  镶龙的靠旗、狮子滚绣球的门帘、保存完好的绣花鞋……近日,一座古香古色的汉绣展览馆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关小学开门迎宾。校园里开起汉绣馆,这在武汉的中小学还属首例。

  “你看这荷包上的花,要先用汉绣平针法绣内部的边线。”学习汉绣已近半年的三年级“小绣娘”邱雨荷,一边向师生介绍绣品,一边飞针走线,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学生都表示很喜欢汉绣,不仅因为汉绣是家乡文化的代表,也因为绣花可以让他们改掉毛躁的坏毛病,学会静心做事。

  “非遗文化需要发展和传承,学校目前已经编发了校本教材《情系汉绣》,希望汉绣能够在孩子们的手中放出光彩。”校长方琪说,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汉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已将汉绣技艺教学列为学校“汉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每周一、周四的汉绣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音乐课上演儿童歌舞剧

  在一间音乐专用教室,一年级八班的孩子们唱着歌、踏着脚、变幻着手势,跟着澳大利亚民歌《理发师》的节奏自由跳动。课上,孩子们还接触到了沙锤、双响筒等节奏乐器。

  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课——教师在前面边弹琴边教孩子们唱歌,在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小学的音乐课上,儿童歌舞剧被搬进课堂。孩子们光着脚丫围坐四周,铺着地垫的教室中间被留出一大块空地,作为他们的专属舞台。

  将新颖的儿童歌舞剧搬进音乐课堂,使歌与舞相结合,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同学们在互动中培养了自身的合作能力。

  告别“填鸭式”家长课堂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身上问题不断,真是恨铁不成钢。经过家长课堂的学习,我终于明白,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近日,山东省临沂市第九中学开发了一套家长培训课程——家有初中生。上课模式变家长课堂为家长沙龙,教学方式由讲座变为对话,授课者由一人独舞变为群体共享,连座位也由秧田式变成圆桌式。这样的培训颠覆了传统家长学校“校方唱主角、家长做配角”的做法,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为了提高家长培训的实效性,临沂九中联合专家列出了丰富的课程“菜单”,包括必修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选修课(据家长需求开设的课程)和自学课(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活动),形式多样,时间灵活,供家长自主选择。

  社区学校联手设立看护点

  在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有一支由200多名女性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菊园帮侬忙”服务社。来自学校、医院、机关等各个单位的妈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内的孩子提供各种爱心服务。

  从本学期起,爱心妈妈们和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清水路小学以及嘉馨社区携手创办了“菊园帮侬忙——家门口看护点”。这些妈妈们包括来自嘉定实验小学的12名退休教职工和大众工业学校幼教保育班的8名青年志愿者,通过报名选拔成为社区内孩子的“临时家长”,帮助和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难、放学后无人看管等问题。

  (陈佳邑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