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自我边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看你是怎么学的?考了这么差的成绩,你不觉得害臊?我都替你难过!”Y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张试卷狠狠地拍到办公桌上。她的旁边,站着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他一言不发地站在Y老师身边,低着头,拳头攥得紧紧的。接下来,Y老师喋喋不休地数落他身上的种种问题,上课走神、说话、作业拖拉……

  学生离开后,Y老师仍旧怒气冲冲。旁边有教师安慰道:“唉,现在的学生都这样,你就省省心吧!”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开了。

  Y老师确实很不容易,这不,她手中的茶杯刚放下,又得赶着去教室上课了。Y老师是个勤奋、对工作负责的好老师,时常见她与学生面对面地练口型,力求读准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她的敬业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是那个男生的语文老师,Y老师列举的种种问题,据我观察也是如此。不过,此时“训斥”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据我了解,男生的家境并不太好,可想而知,家庭教育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到位。作为教师,我们更多地应该走近他,给他更多地关注与支持。

  看着男生低头走出办公室,我零零星星地回忆起与他交往的一些细节,心里五味杂陈。

  晚自习课上,我约那个男生到教室外走一走。我们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手扶着栏杆,面对着黑暗空旷的操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沟通中我发现,男生很有想法,对我的提问有些防备。对于他不愿意多谈的事,我并不急于知道,这是对他自我边界的尊重,或许他还不够信任我。我能够理解,进入青春期的他情绪起伏较大是常态。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比如他开始怀疑当下的学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于是选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他人的交往上。虽然还不够了解,但我却明显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强。而所谓种种问题的背后,更多的是他对自我、对人生无可把握的迷惘与无奈。

  后来,我邀请他到心理咨询室玩沙盘,他爽快地答应了。透过他摆放的场景,我发现他的世界里处处是防御,处处是敌对,不由得暗暗吃惊。一个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学习?还好,我从沙盘中看到他对“理想中的自己”的描绘,是一个保护他人、维护一方安宁的角色。我由衷地赞赏他的意向,悦纳他的交友观,他开始跟我聊与同学相处的开心点滴。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眼里闪着光芒,似乎学习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连平县隆街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