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四轮驱动激发教师活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省保康县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今年以来,该县教育系统紧抓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立师德、提素质、激潜能、图均衡,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点燃了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教师画标准像

  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形象?

  保康县以学习提修养,把《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让教师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以活动正师风,开展“立师德、重品行、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如何做学生喜爱的好教师”大讨论和演讲比赛,评选“学生最满意的教师”,促使教师的一言一行更符合“师者”的标准。以检查促规范,组织教师对照师德楷模事迹开展“比责任心、比爱心、比职业操守、比协作精神”的“四比四查”活动,修身正己,向师德楷模看齐。通过学习提高,全县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乔永斌,“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宋国珍,“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中国好人”阮班琼等一大批师德典型。2014年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达214人次,塑造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形象。

  全员立体化培训

  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本分”。

  保康县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勤研修”等方式,落实全方位、立体化培训。3年来,共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2866人次,送出280多名教师到山东、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学习培训。同时,注重培训方式创新,采用视频系统直播讲座、协作区交流培训、派出巡视组督导检查、现场检测等手段,将培训辐射到所有学校及教师,提升培训实效。全县2000多名教师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生本教育改革”两轮集中培训和考试,有17个学科400多名教师通过了第一轮县级生本课堂达标晋级验收。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邀请清华大学知名教育专家和上海、深圳、襄阳等地多名名校长到保康举办讲座;邀请省、市教育讲师团到学校开展辅导培训活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重点研究课题,规定必修学时学分,促进教师在自觉的研修学习中获得专业素质提高。

  培育领军人物

  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可以带动甚至辐射一方教育

  保康县以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带动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推动教育整体可持续发展为总体思路,着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先后出台保康县《名师名校长培养方案》、《名师名校长奖励办法》和《名师名校长考核细则》等制度。教育局3次选派29名管理干部到武汉、深圳名校挂职锻炼;组织50个名师、35个名校长培养对象,连续四届赴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级研修;成立3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名校长工作室,发展工作室成员24人,深入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30余场次,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县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已由2011年的3名增加到29名,其中市级14名,骨干教师达381名,有2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结束了保康县本土无特级教师的历史。

  用足用活政策

  建立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需要有合理的补充、退出、交流及激励机制。

  保康县充分用足用活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形成了教师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发展氛围。该县注重新鲜血液补充,通过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考和县级事业单位招聘政策,近5年共招录青年教师265名。出台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开展“团队支教、交流援教、联校走教”,2011年以来有580名教师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4名城区校长和10名骨干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4所农村学校支教3年。同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评先表模、职称晋升、干部使用等方面向农村偏远学校倾斜;为215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每月发放600元补助,所有乡村教师均可享受每月300元至600元的生活补助以及基础性绩效工资高出城区教师10%的待遇;5年共投入2.24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为12所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04套,并为新进教师提供床铺、洗浴设备、煤气灶等基本生活设施,让教师安居乐业,安教乐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