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未完成的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许多人印象中的项恩炜是极其温和的,温和的表情,温和的语气,温和的声音,温和的眼神……但是,一旦他进入慷慨激昂的表达状态,他的头发和嘴唇,乃至腮帮子都在颤抖,他也会拍桌子,瞪眼睛,着急的时候甚至骂人。

  上课也好,与人交流也好,项恩炜都非常注重倾听,注重别人的感受。但是,一旦他进入工作状态、思考状态,外人外物就像不存在一样。

  有人说项恩炜很“轴”,这个评价一点儿都不冤枉他。2009年,他担任“梦翔8班”的班主任,本来做得风生水起,整个班级各项表现都很突出。但是有一天,他听说有的学生为了参加班级活动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忽然意识到,“班级凝聚力越强,对学生的个人自由侵犯越多,而我追求的是民主和个人自由,这不是悖论么?”于是,项恩炜觉得自己的行为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便辞职不做班主任了。直到有一天自己想通了,才又重新带领“创新班”。

  你说他认真也好,你认为他“轴”也罢,如果没有这种对真理如此执着的追求,也许今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项恩炜的这些看似“怪异”的做法背后,是他对学生、对生命、对教育、对学习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他的搭档王宏说:“大象是开拓新世界的人。”

  “成为学习者”是基于项恩炜对“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他相信“人”的生命充满不确定性,永远在完成自我的过程中,同时又永远处在未完成的状态。

  “成为”,中文有“未完成,正在行进中”的意思;对应英文是“being”,恰恰不仅有“正在进行”之意,更有“生命”“存在”之意。

  “学习”,是人之为人,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人之存在的尊严,除了存在本身,就是有意识的学习。而英语learner,也区别于study,少了一份对于技能本身的强调(动物也可以学习技能),多了一份直指学习内涵的理解。

  成为学习者,是指做一个接受自己不完美、未完成、充满不确定的状态,但依旧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逐渐成人的人。

  因此,他叫“未完成的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童心绘师     下一篇:众“生”皆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