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具价值课改成果34 “只要学生幸福” ——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中学课改纪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虽地处人口小县,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然而,陕西省高陵一中仍然坚定地走在新课改的路上,并将课改理念推广到学校文化与学生自主管理等多个层面,在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实现新课改的“高中突破”。

  对于许多学校而言,课改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就是成绩。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新理念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任务能否完成,学习质量有没有保证……许多学校担忧了、退缩了,这也直接导致出现实施课改的学校以小学初中居多、高中极少的现状。有些高中打着改革的旗号,却依然“换汤不换药”;还有些学校在高一高二实施改革,到了高三又重新回归传统。

  课改真的会影响成绩吗?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中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回答——课改非但不会影响成绩,只要走在正确的课改道路上,反而能大幅提升成绩。

  高陵县地处陕西偏远地区,教育资源薄弱,多年来,高陵一中一直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在2010年启动课改时,学校面临许多压力,但坚信‘以人为本’的方向,于是‘横下一条心’,在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进课改。”回顾课改路,校长邢小军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苦心人,天不负。担心的成绩滑坡没有出现,相反,经过几个月的“不适”,学校课改慢慢步入正轨,教育教学质量开始有了大幅提升。近年来,学校的二本上线率实现了“一年100人”的台阶式飞跃——从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612人,直至2014年达到960人。

  “学校在充分学习课改先进校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让课改文化扎根本土,并辐射到学校管理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邢小军将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科学系统的改革方略。

  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

  从决定课改的那一天起,邢小军就确定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入校做讲座;另一方面,安排学校干部与教师外出学习。“从2010年开始,学校先后派出500多人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参观考察。只要有好的经验,我们就虚心学习。”邢小军说,“当然,我们也不会盲目复制,因为每所学校的情况不同,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然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对于学校的改革,师生都需要一个“适应期”。许多教师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认识到相信学生与发展学生的重要性,在同学生一起度过“适应期”的同时,还想出了许多教学“妙招”。

  在刚接触新课堂时,生物教师令恒莉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很难设计,也很难组织。但是几周之后,一节了解细胞器的课改变了她的看法。“在传统课堂中,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画、标、认等方式让学生了解8种细胞器,十分枯燥。”令恒莉说,“在新课堂中,我尝试制作了8张图纸,并分配到8个小组,让学生以动态的方法从各个角度观察细胞器的不同特点。结果,学生兴趣大增,在检测中也发挥出色,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辨认容易混淆的细胞器。”从此,令恒莉的课堂“活”了起来。

  地理教师李洁对此也感触颇深。“有些地理知识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兴趣不大。有时候,教师的讲授难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于是,在一节地理课上,李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绘制区域图。“原计划只是帮助他们认知区域位置,没想到,他们竟画出了许多精美的区域图,标注了重要城市的经纬度,还找到了大量其他信息。”李洁感慨,“学生一旦‘脱离’教师,就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将学习前置,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课堂改变了学生,也让教师获得了极大提高。在“中国好课堂”西北赛区的比赛中,该校教师郝康与左彦虎分别获得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特等奖。

  教师的经验不断被总结、整理,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即“553智慧课堂”。课堂的组织形式是“5种课型”“5个还给”“3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5种课型”即预习课、探究课、复习课、拓展课、讲评课;“5个还给”是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发展权还给学生;“3种学习方式”则是学中学、学中教、教中学。

  组织形式是为了凸显课堂的内在本质——树立5种意识、培养5种能力、启迪3种智慧。5种意识指自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卓越意识;5种能力指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生活自理能力;3种智慧则是发现智慧、规整智慧、创新智慧。“课堂由组织形式到内在本质,各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完整链条。”邢小军如是总结。

  高陵一中的课堂模式也引发了外校的学习热潮。“课改让师生享受到了幸福,我们也要把这份幸福传递下去,这是课改学校的一项使命。”邢小军坚定地说。

  让文化与课程发挥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支点,它能撬动整个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不然,仅仅追求课堂高效,而忽略其教育意义,这与传统应试教学的急功近利有什么区别?”邢小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核心,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中。

  “校园文化应该突出文化育人的功能,将文化与德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心灵的冲击。”邢小军介绍,学校确立了“三风一训”的核心理念,即“平等宽容、启智慧心”的教风,“见疑切思、携手共进”的学风,“舒展个性、彰显风采、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校风,以及“崇德守正、见贤思齐”的校训。

  在“三风一训”的引导下,学校又制定了《德育千字文》,四字一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学不可已,青胜于蓝,力学之功,远识博言,学贵存疑,习贵有恒,温故知新,心慧智明……”行走在校园里,经常能听见学生的大声诵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德育融于校园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课程建设方面,邢小军认为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与社团”。政教副主任薛涛介绍,学校结合校园文化与学生特点,精心打造了33个特色社团,其中话剧、剪纸、书法、机器人等社团最具特色。

  “以剪纸课程为例,学校与高陵县民间艺术协会合作,定期邀请高陵的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课。”薛涛说,“在剪纸课程中,教师还会搭配刺绣、制棉鞋等辅助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艺术技巧的同时,行使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于一体

  “在生活方面,学校成立了公寓与餐厅自主管理委员会。公寓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日检查、周总结进行定期评比,并表彰五星级文明宿舍……”

  这不是某位学校领导的发言,而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首任“学生校长”廖双的“离职演说”。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是高陵一中的特色管理制度,委员会包括1名学生校长、5名学生副校长,以及若干学生干部,下设成长委员会、生活委员会、服务委员会等部门。学校为学生提供硬件保障,配有专门的电脑、办公桌、工作记录本等,还会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学生顺利上岗并开展工作。

  学校将课堂中的自主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之中,力求打破“师治”的传统管理模式,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为目标,分层分级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政教主任王双劳介绍,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定位分为3个阶段目标,第一个是培植阶段,要求教师“牵着手、拉着走”;第二个是转型阶段,师生可以“手挽手、并排走”;第三个是成熟阶段,教师必须“放开手、跟着走”。在实践层面,第一年竞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校长和学生干部时,评委是教师,第二年则全部换成学生。“换届选举结束后,先由前任学生校长做离职演讲,再由新任学生校长发表自己的计划与感想”。

  新任学生校长吴静告诉记者,委员会各部门的分工不同,成长委员会负责体育、社团等工作,发展委员会负责文化墙、广播站的宣传工作……

  担任生活委员会会长的姚锦,会定期检查学校售饭组的卫生、服务、价格等情况。“有一段时间,大家对伙食不太满意,我们就组织调查,找到问题所在,并反映给学校领导,问题很快便得到解决。”姚锦说,“每学期,我们还会组织全校学生对售饭组进行打分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制’。”

  学生王彪是质量委员会会长,他说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执行对教师的考核。“原来,学校的教师考核由学校领导进行,现在‘权力’都给了我们,我们会从备课、教学、生活等多个层面全方位评价各科教师,学校领导也会把我们的意见放在首位。”王彪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评价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管理方面付出精力,难免会影响学习和休息时间。对于这其中的取舍,廖双认为,学生校长是一种责任,“这其中固然会失去一些东西,甚至还会产生怨言或失望,但是更多的还是成长和快乐”。

  吴静也认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使自己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原来,我觉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但实际并非如此,许多事情只凭‘一腔热情’、‘单枪匹马’很难完成,一定要同心协力。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需要在相互信任和帮助中保持活力、开拓进取”。

  学校为何如此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

  邢小军认为,管理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教师管理不同,学生的自主管理更容易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也更具亲和力”。

  5年前,高陵一中顶着巨大的压力,走上了新课改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学校不断学习、不断发展,让课改理念辐射到课程建设、文化打造、自主管理等多个方面,以课堂为支点,撬动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