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局长要做师生的“代言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但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满意,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赞许。

  教育局长是一方教育的“掌舵者”,他们的政绩观对区域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一线教师的“代言人”,教育局长的政绩观受到一线教师和校长的关注。所以,我通过对78位教育工作者(59位教师,15位校长,4位教育局长)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采用关键词标注法,对每个人提出的关键词进行提取、标注,并统计所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然后进行排序。本文的结论便是对关键词进行排序和聚类分析之后所得。

  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遵从教育规律,有长远的眼光,不片面追求升学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这些关键词体现了一线教育人的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局长政绩观应包含的内容。

  有人认为,教育局长在管理和推动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以更加人本的方式进行,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给学校和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不应用办学硬件条件标榜政绩;有人认为,教育局长要拥有科学的政绩观,不要过度重视升学率,而应思考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怎样做才能真正解决教育公平,维护群众的教育权益,进而让教育回归本质;还有人认为,教育局长应该没有政绩观,因为教育不是企业,不能追求短时间内的利益最大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育局长任期有限,在任期内追求政绩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所以用升学率等数据说明或检测教育局长的政绩违背了教育规律。

  教育局长的政绩观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时时刻刻在指导着教育局长的工作。那么,教育局长的政绩观应具备哪些要素?

  以全面、全体为核心的价值观。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也是世界教育的趋势。目前,我国教育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必选动作”。

  以均衡、公平为核心的发展观。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局长应做好均衡、公平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的公信力。

  以素质、创新为核心的人才观。实施素质教育是破解应试教育这一“顽疾”的有效方法,而落实素质教育则需要我们拥有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力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以廉洁、服务为核心的管理观。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服务的前提是平等,教育局长要把自己放在与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平等的地位开展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如此才能开展好管理工作,树立威信。

  以特色、多元为核心的质量观。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校,更不能用分数、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但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满意,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赞许。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育政绩观应走向科学     下一篇: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