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教育满意度靠谱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看过诸多调查中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结果,会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教育搞得好的地方,群众满意度不一定高,甚至可能低得令人难以琢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可能低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些城市,经济和教育发达的中心城区,教育满意度可能低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或边远区县。

  就教育而言,群众满意度对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于满意度测量本身,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教育满意度是人对教育的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感受本身不一定具有客观性,它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十几年前,群众追求的是“有书读”,能够上学就满足了。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也水涨船高,观念上从“有书读”转变为“读好书”,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接受教育,而是对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个比方,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人们能吃上饭就很满足了,若问:“您对这顿饭满意吗?”回答可能是:“满意,因为今天有白面馒头吃。”但在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再问同样的问题,回答可能就是:“不满意,今天的红烧肉太腻了,我最近在减肥。”因此,这就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教育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和群众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就越高,就越有可能出现满意度低的情况。

  我们也应该明白,群众满意度的测量结果,既不具备纵向可比性,也不具备横向可比性。不能说,A地教育满意度的得分高于B地,就轻率地得出A地教育水平高于B地的结论;也不能因为现在群众教育满意度得分低于5年前,就得出教育发展倒退的结论,其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因此,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对于群众满意度的测量结果要慎重使用。一方面,要认识到群众教育满意度的测量仍然具有局限性,不能把满意度当作评价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群众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存在期待,这应该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