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反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情豪 湖北省人民政府督学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边远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偏低,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地区教育均衡水平还在低位徘徊,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一系列问题使“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更加引人关注。

  “互联网+”时代,课堂会是怎样的课堂?教与学的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研修会发生怎样的变革……峰会上,李志民、梁念坚、汤敏、唐鑛、袁振国……这些经济、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互联网+教育”的无限可能;张卓玉、朱卫国、罗崇敏、田保华、汤勇等一大批教育厅长、局长们,从行动层面,分享了各个区域在教育改革实践方面的成就与探索。这种极具行动力的思想风暴,让人振奋,令人鼓舞。

  

  黄文和 福建省德化县教育局局长

  “互联网+”时代正迎面而来,每个教育人都必须迎面而上并置身其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始终是主导,互联网只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教育领域的一切技术手段、教学手段的变革,其共同追求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育人上,这是教育改革之“宗”。

  “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明白”。此次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必将极大地推进“互联网+”时代对施教途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促进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教师从知识灌输的角色中更快地解放出来,放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之“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帮手,而不是像专家所说,“成为多余,成为累赘,成为烧钱”。

  

  汤 勇 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曾受邀参加过一些峰会、论坛、沙龙,虽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我以为,参加此次峰会收获最大。此次会议一方面组织严密,从接站到送站,从食宿到休息,从会务到服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心细心,环环相扣;另一方面,会议内容丰富、管用、接地气。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在内容安排上,不单纯是由上到下、居高临下的生硬灌输,而是做到了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的深度融合:既有专家、学者的讲解引领,又有来自一线教育者的成果交流;既有业内人士的对话论道,又有业外人士的指点迷津;既有对“互联网+”时代难题的集中应对,又有区域教育发展的激烈探讨,这些内容让参会代表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室革命、教育发展和管理、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区域教育在新常态下如何发展,有了更明晰的思路。

  

  边剑锋 陕西省千阳县教体局局长

  课改是一场心灵深处的革命。作为一个区域教育主政者,如何让这条路走得更好?这次峰会,让我的视野更加宽阔、理念更加先进、思路更加清晰,也让我对千阳县今后如何继续走好课改这条路有了思考:

  一是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课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先进理念的引领,也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二是回归原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课改不仅是“改课”,更是“改人”。在这一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技术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内容等限制,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效能评价、管理创新等都要随之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快让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孙绍凯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教育局副局长

  此次峰会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教师报为峰会的努力与付出,更让每一位参会代表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教育专家的讲座提升了我们的理论高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全国诸多市县(区)教育局扎实的实践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师训部门“互联网+教师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让我们打开了区本教师培训的新思路;“区域教育改革的思与行”等主题沙龙,让我们在话题互动中且行且思;“‘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等主题报告,让我们深感学校管理及自身的不足。真诚希望这样的会议能够定期举办,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多学、善学、多做、能做的教育工作者,为区域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