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不卓越,却不能不幸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我们首先要能够感受幸福,才能带给别人幸福。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是一项面对人、面对未来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教给学生获得快乐与幸福的能力,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不卓越,却不能不幸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我们首先要能够感受幸福,才能带给别人幸福。如何在工作中感受幸福?这需要我们顺应内心、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工作。

  幸福的教育生活不能片面追求高分。没有分数不行,只有分数也不行。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的取向及意义也不是唯分数至上,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素养,让他们在获得更好学业成绩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健全的人格、创新的能力。

  幸福的教育生活不能蛮干。反观当下教育,以争第一为目标的教育制造了多少失败者,反复考练泯灭了多少学生的创造力,分数至上压抑了多少学生的个性发展,死整蛮缠让多少学生身心受到了伤害,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多少教师和校长苦不堪言……因此,我们要践行幸福教育,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可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提升能力,快乐成长。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拼时间、拼体力的方式提高学业成绩。

  幸福的教育生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只有当教育作用于个性差异之上,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成长“密码”,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我们应该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标准衡量和评价学生,多一份等待和耐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为他们心中最好的自己。

  幸福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幸福。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默默地奉献,清贫地坚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以及“蜡烛”“春蚕”等赞誉的绑架,将教师推上了“圣坛”。事实上,教师也是人,也要居家过日子,也要养家糊口,同样需要幸福的生活。教师幸福,才会怀揣理想从事教育工作,才会感受到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奴役,是自我实现而不是单纯的付出,是心灵自由而不是身心的桎梏。

  如果教师每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传递给学生的将是忧郁和困惑,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下,学生没有幸福的体验,也不会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过完整而幸福的学习生活便无从谈起,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一方教育的管理者,我们要从学校环境改造、教师生活条件改善、教师思想理念改变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着力,让教师充分感受并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同时也通过他们,完成带给学生幸福的教育目标。

  (作者系四川省阆中市教科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 稿     下一篇:70年,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