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构建经济新常态,智慧学习对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智慧学习如何成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与智慧城市研究专家杨冰之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智慧学习是建设 智慧城市的引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数字化学习的高端形态,智慧学习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蕴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学习和城市发展之中。同时,快速发展的城市要面对市民学习需求与资源供需不匹配、城市自组织学习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表示,我国自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城市创新能力后劲不足,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开展智慧学习。

  全民创新创业的内动力需要智慧学习支撑。创新创业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城市升级的关键点,也是优化智慧学习环境的焦点。智慧城市研究专家杨冰之表示,社会已步入由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深度交融的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规划、实施、管理、运维、服务等多重挑战,借助智慧学习则可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智慧库、技术库、人才库,进而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难题。

  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在于基础设施,还取决于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软实力。黄荣怀在“TRACE3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模型”中提出,智慧学习可以将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景、感知学习环境等进行有效连接,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有效地学习。因此,构建智慧城市应该围绕市民宜居体验和城市创新活力两方面进行,而智慧学习作为重要支撑,不仅能在教育系统和市民学习之间搭建桥梁,也可以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将个体智慧凝结为整个城市的创造力。

  智慧学习环境是衡量“智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杨冰之认为,智慧城市不等于先进城市,更不是先进城市的专利,而是要使之与市民服务、产业发展相关联,让“城城”参与、“城城”受惠。

  城市学习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智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环境的感知性、学习内容的适配性、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公平性、教育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及其和谐关系,人们要通过新型教与学的模式启迪学习者的智慧,通过现代教育制度孕育智慧,为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带来更多的公平和机会。

  智慧学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治理理念的更新、市民素养的提升、吸引年轻人的能力等因素已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判断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吸引外地年轻人和留住本地年轻人的能力,“年轻人是城市创新的主力。年轻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靠优化智慧学习环境来解决。”黄荣怀说。

  智慧学习要真正成为促进城市升级的软实力,需要政府将智慧学习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将智慧学习评价纳入智慧城市评价体系,进而形成整体性解决方案。此外,城市智慧化也需要多主体、多领域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一个全新的、链接所有人、所有产业的城市新生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