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教师资格“国考”的潜在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公告”,2015年下半年北京市将纳入全国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范围。今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须通过“国考”才能成为教师。

  推行教师资格“国考”,杜绝了以往由各地区组织教师资格统考可能产生的弊端。通过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资格统考的优点很明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师资格统考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其一,对教师资格实行“国考”,教师的入职门槛提高,且考试内容和难度都在增加,这就意味着报考者的压力加大。相对而言,某个地区每年所需的教师数量大致稳定,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后,原先供求平衡的师资配置是否将会被打破?获得教师资格证者减少,是否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教师匮乏的局面?若真如此,当地的教育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这有违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本身。

  其二,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这意味着只要想当教师就必须参加考试。但现实情况是,教育部自2007年开始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这部分学生与教育部门签有协议,毕业后都要到中小学当教师。如今,教师资格需要统考,意味着这一群体中也可能有部分毕业生拿不到教师资格证。既然是免费师范生的身份,但又拿不到教师资格证,政策上明显冲突。而目前,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省份在不断扩大,师范生毕业后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其三,对提升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而言,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只是第一步。即便通过考试获取了教师资格证,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合格的教师。可见,教师资格“国考”虽然有用,但其作用有限。从提升教师素养的角度而言,还需健全配套措施和培养方式。

  当然,当务之急是按照规划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国考”。而在推行过程中,只有正视不足、解决问题,才能促使政策更好、更深入地实施。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绵阳市第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