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礼莲:深山里的“老师妈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浪平乡六山村的山路上,每天总会出现一位中年妇女步履匆匆的身影,晴天,她迎着朝阳上山,雨天,她在泥泞中前行。这段长达3公里根本无法通车的路,是她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出入十分困难,每当提起这位常年往返山里山外的妇女,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梁老师是个敬业的好老师!”

  这位“梁老师”就是浪平乡六山村小学熟鸡田教学点教师梁礼莲。18年来,她用热情、青春点亮了山区孩子的希望。

  山村农妇踏上教坛

  年近50岁的梁礼莲,看起来和村里其他同龄女性没什么不同。让人不禁疑惑的是,年近半百的她,怎么会只有18年教龄呢?

  这要追溯到18年前。熟鸡田教学点地处偏僻,道路崎岖,距浪平乡七八公里,六山村内两个小山屯的孩子都要翻山越岭到这里上学。教学点建在高高的山上,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围墙,连教室也只是几间破旧的瓦房,条件十分简陋。因为两个山屯的适龄儿童不多,按师生比只能配一名教师进行复式教学。

  条件如此落后的教学点吸引不来教师,教学点就会面临解散。如果真是那样,孩子就要到5公里之外的六山村小学本部就读,十分不便,也有许多安全隐患。学校的领导和当地村民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人——村里唯一会讲一点点普通话的外地媳妇梁礼莲。1997年中秋过后,六山村小学负责熟鸡田教学点工作的庞福琨主任来到梁礼莲家里,请求她临时担任教学点的教师。梁礼莲有点受宠若惊,但也有点忐忑不安,她自己不敢一口答应,就把目光投向了丈夫。丈夫点头鼓励说:“去试试吧,毕竟这是你的理想。你爱看书,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就这样,梁礼莲加入到教师这支神圣的队伍中。

  梁礼莲原是玉林市沙田镇人,初中毕业后嫁到博白,此后一直在家务农。在熟鸡田教学点任教后,她的心里忍不住犯起嘀咕,自己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带好这一群学生吗?然而,简陋的教室里,几十个衣着简朴的学生眼神里流露出的求知渴望感染了她,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群山村孩子的教师!

  “看着孩子们,心里就觉得高兴,就觉得自己也年轻有活力了,生命好像有了很大的意义,觉得很充实。”当了多年教师,梁礼莲感慨道。

  在摸索中实现教学相长

  一个人负责一个教学点,一个人教那么多科目,梁礼莲刚开始时忙得晕头转向,每天口干舌燥,顾不上吃饭睡觉,也根本没时间回家干农活、做家务。这时,她的丈夫渐渐有了怨言。可是不管丈夫怎么抱怨,梁礼莲每次都不还口,总是笑嘻嘻的,丈夫也拿她没脾气。

  为了尽快熟悉教学,梁礼莲总是把学校给教师订的《教师教学用书》带在身边,不仅在学校看,回到家里也反复琢磨。慢慢地,梁礼莲摸索出一些复式教学的“门道”——一边静,一边动。一个班级的学生上新课,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做练习或做作业,教师每隔十几分钟进行轮换检查。有时候,她还让读课文的学生搬上小凳子到教室靠墙的地方去读,尽量不影响另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减轻管理压力,梁礼莲采用了培养小助手的办法,让高年级学生负责检查低年级学生的作业,管理低年级学生的纪律。长期的实践,梁礼莲逐步了解了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渐渐地懂得了什么是因材施教。不长时间,她教的学生成绩提升很快,村里人也越来越尊敬她了。

  发现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为了不误人子弟,梁礼莲自己花钱买了一套普通话测试录音带,一遍一遍地跟着练习,平常也和人家说普通话,不认识的人还以为她是“北妹”。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梁礼莲顺利通过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通过函授进修,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如今,熟鸡田教学点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共4个班27个学生,梁礼莲担任4个班的语文教学。她教学严谨,每教完一课,总要求学生巩固好当堂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否则她会陪着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她的严谨与严格为教学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2013年,全乡推广课改实验后,梁礼莲虚心学习,积极探讨,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改变教法与学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教学点的教学模式,引来了许多同行前来听课学习。

  学生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

  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梁礼莲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身体健康,遇到学生患了急病,她自掏腰包带去看病,学生都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

  2005年的一个周末,学生庞海锋因为喉咙发炎,高烧不退。庞海锋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他的奶奶急忙跑到梁礼莲家请求帮助,梁礼莲当即骑上了摩托车带着庞海锋往县里医院赶。庞海锋奶奶至今十分感激,每当家里做了糍粑、粽子,总忘不了叫孙子拿给梁礼莲。

  2009年的冬至,二年级学生陈强在过江时不慎被玻璃划破了脚,不能上学,梁礼莲连续两周每天放学后到他家给他补课。

  熟鸡田教学点的学生普遍家境贫寒,梁礼莲常常自掏腰包给这些学生买笔、笔记本、削笔刀等学习用品,她的办公桌上总会有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奖励有进步的学生。有村民对她说:“你那点工资都不如人家打工的三分之一,还这么拼命,何苦呢?”她总是笑着说:“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啊!我在这里一天,就要负起一天的责任。”每当听闻学生考上大学,她比谁都自豪。2009年,六排村梁瑜珍考上大学,家里经济困难,梁礼莲给她封了100元的“红包”;2010年,学生梁伟锋考上大学,但母亲身患重病,家里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医药费。正当梁伟锋为路费盘算时,梁礼莲给了他500元,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2012年,庞博华考上广西医科大学,梁礼莲送上500元,希望他能飞得更高……梁礼莲实实在在地兑现着自己对学生说过的“谁考上大学老师会重重奖励”的承诺。

  难舍难离的教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梁礼莲的女儿大病一场,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儿子也上初了,也要花钱。面对生活的窘迫,她的丈夫这次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继续教书了。大年初十,夫妻俩去了武汉打工。

  到武汉打工不到10天,梁礼莲就接到六山村小学副校长吴秋祎的电话,希望她能回来,还说孩子们看不见她,个个都哭了。学生庞围凤对着电话大哭:“梁老师,我只要你教!你知道吗?你是我在学校的妈妈。你不回来,我真的不去上学了!”梁礼莲被一个个真情流露的电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确,家乡的孩子需要她,真的需要她!梁礼莲开始动摇了。

  梁礼莲在外打了一年工,村里的教学点又办不下去了。2003年底,因为想念学生,梁礼莲不顾丈夫的强烈反对,自己一个人孤身回到老家过春节,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孩子们。孩子们纷纷从口袋里掏出五元、十元皱巴巴的压岁钱,懂事地说:“梁老师,你教我们吧!我们给哥哥交学费!”看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神,听着他们稚嫩的话语,梁礼莲强忍泪水,抚摸着学生的头,说:“傻孩子,老师怎么会要你们的钱呢?好吧,老师答应教你们。”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起来,满村奔走相告。

  但是,现实是那么残酷,生活还要继续,丈夫那里怎么交代?为了动员丈夫回家乡,梁礼莲四处打电话找娘家的兄弟姐妹帮忙借钱,东拼西凑凑足了两万元,想让丈夫回家开一个养殖场,养猪、养鸡。那时,她的丈夫帮人家搞装修,每月工资也有3000元左右。看到梁礼莲意志这么坚定,她的丈夫只好回到了家乡。

  开学了,两个自然村的男女老少来到梁礼莲家,村里一个长者说:“孩子们不能没有你,孩子交给你我们最放心!我们商量过了,一个学生给你20元,帮你改善补贴你的家用。”梁礼莲哽咽着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钱就不用了。”梁礼莲的丈夫看到村民如此欢迎她,如此喜欢和尊重她,也不再说什么。

  在村民的簇拥下,梁礼莲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一进教室,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桌面的文具摆得整整齐齐,听话且乖巧地等着梁老师上课。孩子们似乎都懂得一定要乖,才算是对粱老师最好的报答。此情此景,让梁礼莲眼泪簌簌往下掉,她抱着阔别已久、思念已久的孩子哭成一团……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长期劳累的工作让梁礼莲身体吃不消,患上了子宫肌瘤,但她却坚持按时上课,这深深感动着学生和家长。2011年,梁礼莲被评为博白县“敬业奉献”好人。她的事迹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后,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他们自发给学生送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还专门为梁礼莲送上了一幅“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的锦旗。2013年,梁礼莲被评为博白县“十佳教育工作者”,2014年7月,被推荐为“玉林市十佳教师候选人”。这位山村女教师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