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问题导学”课堂 “问题导学”改变了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的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问题从‘教’与‘学’中来”的观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链”及其解决机制,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教”与“学”的认知行为,从而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深化。

  “问题导学”课堂流程分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六个步骤。“问题导学”课堂强调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基本熟知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作出简要的大致性分析,了解学习要求,在此过程中将产生的疑难困惑记录在个人“问题学习案”的“我的问题发现”一栏中,以备在小组或小组间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导学中提出并得到帮助解决。

  一个完整的“问题导学”课型的课中环节的完成,一般需要两个教学课时。其中,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为第一课时,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和学习小结为第二课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灵活变通课堂结构。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师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与导引。

  学校在高一年级启动了“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曾先后两次展开不记名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问题导学”课堂让学生改变了什么。

  调查显示,94.54%的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考大学”和“找好工作”,很少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但实际上,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有许多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但课堂是最主要的。

  “问题导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很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课改,61.25%的学生认为,进行“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自己的学习动力增强了,6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更加主动地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力争解决困难问题,完成学习要求。

  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喜欢程度迅速下降到19.37%,而作为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对它的习惯依赖也降低到24.62%,对它的学习效率认同下降到16.19%;68.9%的学生觉得“问题导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66.76%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以前大家讨论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构建中,课堂上有71.92%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互助学习;72.62%的学生在“问题导学”课堂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周围同学的课堂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玩手机、发呆、做小动作、闲聊等)少了许多。而在改革之前,仅有29.19%的学生愿意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62.49%的学生虽然“觉得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件好事”,但不会“主动”分享,只是同学询问时才分享。

  目前,这种状况得到了可喜的改观,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觉得“很愉快,我很愿意”的学生达到76.03%,对于“老师或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71.92%的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这两个问题的数据表明,“问题导学”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问题导学”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生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学习热情。这种“同伴学习,互助合作”的品质正是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显著特征。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