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项目群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市南岸区于2012年与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课程改革实验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为抓手,全区域、全学段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服务每一个家庭,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龙门浩职业中学与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一起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正是源于南岸区坚持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创新。

    一派好风景,一派大气象。书香南岸,正在奋力书写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构建“亲证学习”范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等成为各校关注的焦点。作为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立足儿童学习过程浅化、场域窄化、主体虚化、评价外化等问题,历经20余年探索,构建和实践了小学“亲证学习”范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也为“双减”下如何拥抱素质教育,让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

    五步螺旋式亲证学习过程结构,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亲证学习是学习者在亲自实践体验中感知、辨别、获取、发现、运用知识、发展自我的过程。亲证学习力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求证的过程,包括知识准备、问题提出、探索求证、总结反思、实践应用。其中知识准备是内导环节,总结反思和实践应用是反馈环节,问题提出和探索求证是执行环节,也是核心环节。

    问题提出。亲证学习的问题可以是围绕学习内容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主题引发的一串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组成的一个任务。问题需要触及知识的本质,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可供迁移、可供生长。据此,学校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探究点,梳理了学科、综合、学生自主设计三类亲证学习任务清单。学科类任务主要是立足各学科教材内容提炼出的关键问题,如“圆柱和球放在滑板上一定会滚动吗”;综合类任务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打破学科壁垒提炼出的综合性大问题、大任务,如“如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自主设计任务则是在学生头脑风暴、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问题,如“为什么蜜蜂知道在什么地方采蜜”。

    探索求证。亲证学习探索求证的方式包括逻辑推理、多元体验、实验证明、综合实践、模拟推演、虚拟现实等。在一堂六年级语文课“月光曲”中,邀请音乐教师进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聆听乐章、分析曲调、哼唱旋律,配合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基本情绪,还让学生戴上眼罩,感受课文中盲姑娘用心聆听音乐的心境和感受。多重感官参与不仅帮助学生亲自感受音乐与文字中蕴藏的情感,也体现了亲证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亲身获得,是实践论证的过程,是知识的创新,是愉悦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内涵。

    五步循环式亲证学习教学规范,让学生本体价值更彰显 五步循环式亲证学习教学规范包括了解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规划求证路径、整理论证资源、引导求证探索。其中,了解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规划求证路径、整理论证资源环节需要教师课前完成。

    “按照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2022百位上是0怎么读?”“2002百位、十位都是0,又怎么读?”这是一堂题为“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课上的一幕。通过前测,教师了解到77.6%的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不含0的万以内数,87.2%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含有0的数,据此教师确定了学习目标,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含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上。为了让学生亲历探索实践的过程,教师没有直接将读写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学习的路径规划为“自主尝试→提出猜想→验证实践→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同时教师收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以及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冲突→实践”的迭代循环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本体价值得到彰显。

    四力梯级式亲证学习评价,让学生学习目的更本真 为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一是系统构建了包含感悟力、论证力、创新力、应用力“四力”的亲证学习评价标准。二是基于亲证学习规律,将亲证学习评价标准按3个层级进行划分,小学一、二年级达到1级水平,三、四年级达到2级水平,五、六年级达到3级水平。以“论证力”为例,1级水平要求学生初步养成提猜想、讲道理的习惯;2级水平要求学生尝试提供支撑主张的证据,初步建立主张和证据的联系;3级水平要求学生能够提供支撑主张的充分证据,逻辑较为严密。三是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在评价标准中提取主要观测点,设计基于各学科的亲证学习观察记录表,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亲证学习,让学生从小像科学家一样体验、参与,经历证实证伪等论证过程,从而建构知识及关系图谱、淬炼多种能力、磨砺人生智慧。“亲证学习”范式的构建与实践不仅深度再塑珊瑚实验小学的教育生态,而且给出儿童学习变革与创新的“珊瑚方案”。通过努力,学生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等综合素养显著提升。近十年,学生获国际级奖上百人次、国家级别奖和省级奖几千人次;学校获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等8个国家、省级称号,拥有师生发明专利74项,形成论著3部。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未来,学校将会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外各学科相融通的混合式学习新生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准确评估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化教学,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谭劲 王俪嘉)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一重三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十年漫漫职教路,一路风雨一路行。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龙门浩职业中学”)始终遵循“正人 达业 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构建重素养、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一重三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高地,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2022年,恰逢龙门浩职业中学举办职业教育40周年,站在40年的交汇点上,龙职人梳理往昔成绩,擘画未来蓝图,交出一份职业教育满意的答卷。

    重素养:守正铸魂,素质统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7月的重庆,高温难耐,铄石流金,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龙门浩职业中学“萤之光”志愿队不惧酷暑,走进田间直播助农,为当地农家玉米的销售开辟新路径。据了解,学校志愿者团队连续3年获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在学校与新华社共建半月谈基层融媒体学习站,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袁梦莹正佩戴装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体验革命战争的真实情景,她说:“通过虚拟现实,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的危险、艰辛,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学校构筑“三全”精心育人格局,开发“思政+”市级课程资源;与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联合开展志愿者服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灵驿站”网站,实施“课程+讲座+社团+活动”的“心育”计划……一项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职业化: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 2022年6月,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由重庆市教育部门立项为建设单位。这是学校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取得的又一大成果。

    从学生实习、就业,到订单班、引企入校,龙门浩职业中学一直在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途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钟代文说:“想要校企合作更深入,产教融合更彻底,就一定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共赢点。只有如此,校企才能真正合作,才能深度合作。”

    学校与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整合师资、设备等资源,共同建立重庆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为师生科研、生产、实训提供了平台。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虎明介绍:“该基地每年能为上千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2021年创造产值2300多万元。”

    在将企业引进校园办“校中厂”的同时,龙门浩职业中学也尝试把课堂搬到企业,与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厂中校”。学校在工厂里办学,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和企业用工需求,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同时“厂中校”还可以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岗中和转岗等系列培训。通过“厂中校”,校企双方真正把“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了既培养学生又解决企业临时用工缺口的双赢局面。

    此外,龙门浩职业中学还牵头成立了重庆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建成了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石柱中益乡、南岸区同景社区、弹子石街道等建立了23个龙门科技站,校内外建设了18个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26个大师工作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