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丘壑 笔下生山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永远的敦煌》 卢禹舜 2018年 纸本水墨 398cm×193cm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主要作品有《静观八荒》《唐人诗意》《天地大美》《乾坤大义》《天地人和》《永远的敦煌》系列、“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域外写生等。邵大箴评价,他的山水画语言发前人之未发,给人耳目一新的“陌生”感和某些神秘感;王镛认为,他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笔墨语言,特别是拓宽了老庄哲学与山水精神之间联系的通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禹舜山水”。

    千年来,大漠丝绸之路的传奇——敦煌莫高窟历经千难万险,重重考验,融聚时代特色与多民族地域文化孕育于此,静默以待时光,终声震寰宇。繁复绮丽的敦煌胜景,佛教故事、“经变画”,婀娜多姿的“天外飞仙”,吸引着一代代艺术家前去“朝圣”。

    北方广袤无垠的土地、草木繁盛的地域特征给予生长于斯的画家卢禹舜艺术创作的深厚滋养。2017年9月,带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与感悟,对传统的继承与对生活的热爱,卢禹舜远赴敦煌写生,至2022年先后创作以敦煌为主题的《永远的敦煌》《敦煌写生》等作品。画家立足传统经典,扎根脚下土地,刻画了大漠敦煌的东方画卷。他将诗、书、画、印与祖国大好河山主题创作相结合,注重灵性、悟性与神性的情感共鸣,作品展现了家国情怀与恢弘的时代气象,表达了中国山水画精神境界对应客观自然本体即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所思所悟。

    卢禹舜在创作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永远的”敦煌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对画面图式的选择极为丰富自由,“一沙一世界,一尘一佛国”,戈壁大漠,气韵生动。画家从敦煌异域风情意象中获得灵感的启示,勾勒写生构思稿,写意画尽其意,创作采用全景式构图,散点透视手法,展现大漠黄沙,烈日西风。灌木伏地,古道徐行;翘首以望,沟壑纵横。画家以一支画笔让无尽的山峦密林起伏叠加萦绕于天地之间,通过层层递进的画面,营造出虚静淡远的神秘空间。

    作品通过图像语言确立山水画中的内部支撑关系,引向画面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图像,如敦煌唐代第96窟的九层窟檐,神形皆有,巍峨壮观,是《永远的敦煌》画作中的标志性建筑,周围掩映的窟群大小各异,疏密有致,巧施变化于均衡关系中。将千年莫高窟植进宇宙洪荒的黑黄背景中,大面积色块渲染的空间倾泻而下,置身枝叶纵横的茂林丛中远眺,高低错落,一览无余,仿佛灵光照映禅意神秘的苍茫大地。物理学家杨振宁称赞卢禹舜的鸿篇巨作参透宇宙奥妙,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卢禹舜的“敦煌”亦是如此,内心不懈追求天地大美的审美意趣,充满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崇高敬仰。大漠荒原中的奇观万象,如同穿越时空般跃然纸上,成为传递心象的水墨图景,展开旷野宏大的视觉空间,传达山水崭新的意境气息,山水元素被赋予当代文化象征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基因。天地万象、乾坤大义,时空共融于淋漓氤氲的绘画语言,画尽北方山水的苍茫之意与浓润之感,层层相叠的自然山水如超越空间的循环往复,从地面一直延伸至远处天际延绵不断,构成宇宙万物的天地精华。水墨晕染,浑厚华滋,精妙渲染酣畅雄浑的外部世界,旷达无垠,清净无尘。经过笔墨、虚实、意境烘托超越自然空间的神韵、品格、意趣的悠远意境,弥漫山色朦胧隐现,表达光影神秘虚幻般的似真似幻,俨然择一处世外桃源,观照心灵的乐土,萦绕在观者生命里巍然矗立的盛世之光。

    敦煌,穿越千年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在“敦煌”,静待探寻,畅快自由。追寻天地间的山水相依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禅意,观整幅作品,画家以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划分表现山水图式的秩序感,以单纯线条的勾勒和块面皴擦渲染,构成绘画语言符号和图式的新面貌,墨色关系是对自然界色彩的抽象化提炼与升华,自由释放选用中国画色彩,以晕染、擦染为主,端庄浓郁的色彩,整体充盈块面结构使之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和视觉美感,将山水画中独特的形式语言、审美趣味与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借鉴融通。画面处理是对山水画写意意象的超越,笔墨美、意境美、气韵美兼而有之。

    卢禹舜说:“我到敦煌来就是来朝圣。山水画作品始终追寻的是人和自然的亲密感,利用形而上的表达方式,把山水画意境的描写扩大到宇宙洪荒之中,从而形成大气派、大境界。”画家对水墨语言形式的深入思考,倾注了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凸显了自然与自我心灵的强烈共鸣。

    当代艺术家不乏从敦煌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的先例,卢禹舜则以明静、开阔的心态亲近自然万物,通过作品展现生命的美好,探寻生命的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山水创作中,往往不做具体、自然景象的描摹,而偏于象征意义的宏观景象与自己认为有文化意味的形式符号的表达,作为静观活动与实践,物我默契、神合为一、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

    胸中有丘壑,笔下生山河。敦煌艺术源于超越自我的哲学精神,因有“超越”才会书写敦煌前世今生的传奇历史,涵盖四宇,海纳百川,寻求多元文化包容广纳,独具匠心创造灵魂化的生动艺术形象。敦煌生生不息的力量,延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希望。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美术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