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战略是“一把手”工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新时代数字中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如何谋划和实施好教育数字化战略成为当前整个教育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泛在性”等内在规定性和我国的管理体制来讲,提升“一把手”信息化领导力必然成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牛鼻子”。

    信息化建设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全要素整合,需要“一把手”战略决策和指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都要在整体规划的框架下厘清内部业务需求、流程和逻辑,弄清与其他各方面业务和数据的关系,立足全局进行系统性实现;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教育生态,要从建设目标和应用需求出发,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流程和体系进行重构,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全要素整合,背后是业务和数据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是对传统习惯、做法乃至部门格局的打破,只有“一把手”才能做好决策和指挥。

    信息化建设需求是内外部各类需求的整合与决策,所有涉及全局的决策都需要“一把手”定夺。弄清什么是真正的需求,通过信息化解决什么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弄清用户是谁?各类用户需求之间的共性和矛盾是什么?这是一切信息化建设出发的“原点”。而这些需求基本都是局部、碎片化、本位主义的,甚至是冲突的。这就需要“一把手”站在全局的高度整合内外部各类需求,找出共性和矛盾,分析原因排好主次,作出决策。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立足现实、持续推进、涉及全局的整体工程,需要“一把手”整体统筹和强力持续推进。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从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到课堂教学、网上课堂,每个单位和部门都有了各类不同的平台和系统。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各信息系统和平台的整合集成,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成为必然。这就要求“一把手”在体制机制、队伍、经费等各方面做好保障,从而制定各类数据、资源和安全标准,在各类标准的引领下持续推进各项信息化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标准统一和跨系统整合,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综上,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全局的系统性变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一把手”的亲自领导和决策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一把手”具有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具体包括信息化理念和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和提高“一把手”以下几方面意识。

    树立“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也必将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引领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让“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在自己的“辖区”落地生根。

    树立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意识。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法等的根本性变革。信息化过程实质是业务规范化、统一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流程的重新梳理,必定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对“一把手”本身和全体员工都是一种挑战。若没有“一把手”的坚定决心和强力推动,信息化就很难取得进展。

    树立“脱离信息化谈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本质上是为业务服务的,业务为本、技术为末,技术只是实现业务的手段和工具。信息化真正的起点是在不谈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把业务目标、需求和流程弄清楚,然后才是专业人员的信息化实现。这实质是消除“技术恐慌”“脱离信息化做信息化”的过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与业务的关系,那就是业务主导,技术全程指导与参与。

    树立“提高全员信息化素养”意识。任何信息系统,不管是后台管理者还是前台使用者,对信息系统来讲都是用户,用户的信息化素养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水平。信息化素养较高者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问题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组织、整合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信息化常识的业务需求,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系统平台和软件的作用服务用户。信息化素养较低者往往会以“系统不好用”“不习惯”“不会用”等各种理由阻碍和迟滞信息化的推广和使用。而信息化恰恰又是全员工程,涉及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个都不能少。由此,通过制度设计、持续培训、轮岗换岗等手段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素养,成为提高单位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一环。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新空间,也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网络安全无处不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本部门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这就要求“一把手”理解网络安全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制度、应急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安全防护体系,要从网络安全是整体而不是割裂、动态而不是静态、开放而不是封闭、相对而不是绝对、共同而不是孤立等主要特点进行把握,并落到实处。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图书信息技术部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闻专递     下一篇:争鸣家校共育要“兴利去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