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的节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由于担任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教育的目的》课程讲师的缘故,我对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这本专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几乎涉及人类科学思想和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教授称怀特海为“七个面孔的思想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半个科学家、科学史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虽然只有10万多字,但多年来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中外读者的广泛认同,影响深远。

    这本书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个人认为,本书的重点是怀特海对“教育的节奏”的独特论述。怀特海提出了两种节奏,一是“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节奏,二是“自由—纪律”的教育节奏。这两种教育节奏贯穿于每个人成长的全过程,既相辅相成,又互为联系。他认为,每一堂课、每一门学科,甚至人的一生都是由这三个阶段不断交错重叠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螺旋上升的循环周期。

    书中,怀特海还对技术教育以及古典文化教育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另外,怀特海还创新地提出“少而透”“先难后易”“重要优先”“循序渐进”等课程思想。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前三章是学习的重点,对前三章进行深入研讨、精透揣摩或批注,有利于建立起本书的框架感。当我们建立了框架之后,再阅读后面的章节就能够轻松把握作者的论述逻辑。

    如何阅读《教育的目的》这本经典,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有“敲骨吸髓”式的持续阅读。我首次接触这本书是2019年,当时我已经54岁,这次阅读非常艰难,感觉读不懂。但是,我没有放弃,利用一切机会重读。后来,我参加了读书会、云伴读活动。两次学习,我都做了大量讲座实录。同时,我还尝试在网上下载相关论文一篇篇进行批注、研读。经典阅读就是要下一点“笨”功夫,也正是有了这种“敲骨吸髓”式的持续阅读,我才得以慢慢理解经典,读懂经典。

    其次,经典学习一定要与实践打通。怀特海说,真正的智慧是将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书更是如此。真正读好这本书,关键是将书中的理念与自己的教育实践打通,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光大。

    于是,我在设计《朝花夕拾》阅读中尝试使用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节奏理论,把第一节课定为激趣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采用粗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最后再进行专题阅读和联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这里的“激趣”和粗读就是浪漫阶段。在学生初步了解鲁迅作品的基础上,开始第二阶段精读,教会学生使用勾、圈、画、批注的方法进行精细化阅读。在粗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开展专题阅读和联读全书,即综合运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鲁迅的一些教育理念、生活经历等进行专题研讨,如对鲁迅笔下的阿长,学生通过《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狗猫鼠》等篇目的阅读和学习,将同一人物在不同文章中的命运和表现联系在一起,使人物更加完整和饱满。这一阶段,我又指导学生进入写读书笔记和专题文章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消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综合阅读写作阶段。

    粗读、精读、联读三步阅读解决了学生阅读难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教育节奏中一步步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最后,做持续输出的阅读者。输出是最好的学习。在经典学习过程中,我组织了新网师内的“追随杜威学习部落”并担任《教育的目的》课程讲师,又多次参加互加计划的读书活动。我珍惜每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领读和交流分享,输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以授课交流带动阅读,以输出带动写作。

    经典阅读是一个艰涩曲折、曲径通幽的过程。有时,是因为我们成长了才理解了经典;有时,是因为我们理解了经典才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怀特海在书中曾以婴幼儿期语言学习的巨大成功佐证“先难后易”学习规律的可能性。其实,经典阅读正是一个由难到易直至顿悟的过程。一个人的阅读,不可能永远待在随意的舒适圈里,要力争从经典阅读中实现认知的突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

    ●请读者思考

    您认可怀特海认知过程“先难后易”的说法吗?怀特海教学要“少而透”的理念与落实“双减”有哪些契合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