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让音乐课“舞动”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伴随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同时,“舞蹈律动”作为近年来音乐学科的一种新颖教学方式,逐步受到音乐教师的重视。具体而言,舞蹈律动是将舞蹈与音乐在节奏上串联起来,按照一定的内在与外在规律展开教学,从而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愿望。

    瑞士音乐教育家、舞蹈理论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在教学中发现,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与生俱来对于节奏的响应本能,又可以按部就班培养学生在整体和细微层面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当学生将音乐转化为自身有节奏、有规律的身体动作时,他们更容易感受音乐的韵律与形体的表现张力,更容易深入艺术之中感知学习。由此,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法——“体态律动”教学法,该教学法经过后来的创新实践,逐渐形成了舞蹈律动教学法。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与音乐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到舞蹈律动教学对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舞蹈律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通过多元化途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积极、自愿参与音乐学习。例如,在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内容,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生出对国旗独特的热爱之情,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之中。然后,教师再以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为主要方式开展律动舞蹈教学:“鲜艳的五星红旗非常美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同样美丽,让我们一起跟着《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样子。”学生在音乐中像国旗一样“飞舞”,舞蹈律动使得音乐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得以展现。

    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形体表现力。如果只是在课堂演唱歌曲,学生难以全面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也难以体会音乐的情感。舞蹈律动能够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动起来,通过自主体验、自发运动提升音乐知识水平和形态表现力。例如,在一年级《娃哈哈》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聊天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关于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新疆歌舞、新疆小吃等内容,进而了解新疆、喜爱新疆。然后,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新疆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如扭脖子、绕手、垫步等,带领学生从分解动作做起,等学生掌握后再组成连贯动作。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欢迎你到新疆来》等歌曲进行扩展欣赏,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自由舞动。

    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和体会水平。舞蹈律动将身体律动与歌曲演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体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例如,在三年级《爱唱歌的小杜鹃》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今天森林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赛,有一只美丽的小杜鹃受到关注。今天,让我们化身为小杜鹃,一起歌舞!”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引导学生把握乐曲节奏的强弱,根据强弱作出不同动作——强时“扇翅膀”的幅度较大,弱时“扇翅膀”的幅度较小。通过舞蹈律动,学生能够更好掌握乐曲节奏,也能够更加明确乐曲节拍的强弱。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对舞蹈律动教学的能力,将其科学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