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补足美育这一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知从何时起,成人世界充满竞争性的“内卷”文化已经悄然渗入中小学教育,主要在学生、家长、教育机构等方面集中显现。学生的学习变得“内卷”,分数化身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尺;家长的陪伴变得“内卷”,无穷尽的时间、精力与资金投入,不仅使家长产生苦不堪言的精神内耗,而且让成绩沦为畸形攀比的炫耀资本;教育机构的竞争变得“内卷”,通过超前学习、过度学习等揠苗助长的形式,使得本应由学生本人持之以恒完成的知识积累,变为只要花钱就可轻易提高分数的取巧捷径。

    教育“内卷”现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阻碍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之所以会有这些教育“内卷”现象,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眼界被“封印”在教室内——越是注重学习成绩的学生,往往越是容易被束缚在低头学习的竞争场域,失去了与差异化生活阅历、教育水平、思维方式的同龄人尽情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难以拥抱本应属于童年的天真烂漫的珍贵时光。

    许多人在成年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小时候我要是学了一项艺术特长就好了,如今也可以有一技之长!”少年时本应补足的“美育那一课”,如今却只能后悔不已——一旦超过一定的年龄,就很难再获得年少时对艺术的灵敏度和感知力,更难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觅那份原初的动力。

    从政策层面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标志着“新美育”的整体理念革新。新美育思维正是打破教育“内卷”、搭建良好沟通平台、助力学生开阔眼界的绝佳途径。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除了音乐和美术,还将“新三科”——舞蹈、戏剧、影视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贯彻一至九年级的整体框架,“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从新美育的角度提供了抚平中小学阶段“内卷”焦虑的新思路。

    从实践层面看,在新美育的背景下,教育部2019年开展“浸润行动计划”,让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新美育的突破方向。一些西南边陲地区学生将能歌善舞的“先天技能”传授给城市学生,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城市学生拥有更便捷的信息渠道、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也帮助乡村学生打开了影视、戏剧等美育课程的新天地。这种形式特殊的“教学相长”模式可以互补短板,学生不再蜷缩于各自逼仄的“内卷”环境下痛苦挣扎,而是拥有了合力开阔眼界、共同互助学习的动力,实践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精神。

    近年来,国家针对义务教育诸多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美育自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有助于“磨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卷”文化,进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社长,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ALA190017)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