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知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不久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把小学所学的知识提前学。我听后与她交流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但幼小衔接不是把小学课本的内容提前学会那么机械和简单。人类大脑发育的普遍规律决定了孩子不适宜过早进行大量的抽象学习,若孩子的时间与空间都被学科学习所挤压,必然会造成大脑某些部分的发育迟缓甚至障碍,继而引发其他问题出现。

    幼小衔接的意义,我愿意用阿德勒的文字进行说明——进入学校后的儿童会遇到他人生中最早、最严厉的考验,如果准备充足,他会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准备不足,那么新环境将会使他紧张不安,从而导致无能感。这种无能感让儿童对环境的判断扭曲,反应失真,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我想,我们可以在上述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道德品质。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许多事情还不能上升到道德品质的层面去衡量,但是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年级孩子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便随手拿走,被发现后有的拒不承认,有的坚决不归还,甚至还有的宁可破坏掉也不交出。如此,孩子入学后很容易与同学发生纠纷,被贴上不好的标签,从而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学校生活。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安心学习、快乐活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如果在刚入学的时候,孩子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身体原因经常缺课,不论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同伴之间的交往,都会造成较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生活技能与修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主要包括吃饭、穿衣、上厕所、整理书包、打扫卫生、躲避危险、待人接物等。这些技能是个体独立生存的基本保证,需要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训练获得。严重缺乏生活技能的孩子来到学校后会感到处处无能、事事无助,这种无力感又怎么可能让他爱上学生这个身份?

    对于孩子来说,修养更多体现在言谈举止上。比如两个学生有纠纷了,是互相争吵打成一团,还是相互包容和气礼让?同学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是羞辱嘲笑还是体谅对方的心情,即便不能上前安慰也能做到不挖苦?自己特别想讲话的时候,能否顾及在公共场合讲话不宜大声?这些细节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需要家庭抚育到位。

    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业习惯,回家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不磨蹭;二是书写习惯,每一次作业都要认真对待,好好写字、练字;三是听讲习惯,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如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课后单独交流;四是思考习惯,也就是思维过程,在做题时关注答案是如何解出的,为何要往这个方向想,还有哪些方法可能成功等。

    如果家长能够在入学前帮助孩子做好如上几方面的准备,入学后又能与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动力、养成学习习惯、找到学习方法,那么孩子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开心,相信到那时,孩子真的就会爱上学了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芳草园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