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现代课堂要变“师长”为“学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课堂的六字箴言是“自主、合作、探究”。但回到传统课堂,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上课,教师常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一课,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开小差,认真做好笔记。

    这样的课堂谁在做主?当然是教师在做主。那又何谈自主呢?教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底,课没上完,学生却睡倒一大片,这种一人唱独角戏的课堂,又何谈合作?探究呢?即便课堂上设置了探究环节,也常常是形同虚设,有专家将其概括为缺少目标导向的“虚探究”和用错误的方法开展的“假探究”。

    现代课堂比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但是,如果总让成绩好的学生去展示,这种“精英展示”现象就会导致其他学生的不满,甚至放弃课堂学习的参与。其实,课堂上的展示贵在展示“真实”,而非仅仅展示“正确”。对教师而言,相对全面而真实的展示才能反馈有价值的学情。

    现代课堂倡导“师生关系和谐,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教学相长”。课改只有把教师的身份从“师长”转变为“学长”,才能呈现理想的课堂样态。“师长”变“学长”,换句话说,即“教师是平等中的学习首席”。角色转换了,课堂上的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自主、合作、探究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变“师长”为“学长”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需要,是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在我看来,要更好建设现代课堂还要关注以下四点:

    第一,动静相宜。“动”可以理解为学生自主阅读、积极展示和主动提问;“静”是学生的静读、静思、静练、静悟。传统课堂的“动”是肤浅的,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更没有互动。个别提问是“假动”,集体回答也是“假动”。“动”是“静”的结果,同时又为“静”做了铺垫,“静”则是“动”的延伸、沉淀和吸收,是“识”的过程、“悟”的需要,是天鹅飞行前的滑翔过程,是学习的关键方法。

    第二,收放自如。“收”不是控制,而是指由学生主体转变为教师主导,“放”不是放羊,而是指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收”表现为课堂的组织性,“收”的最佳时间是在课堂失控前,而不是失控后的灭火,“收”的目的是让学生由知到识,由浅入深,满足课堂深刻性的需求。

    第三,活实统一。“活”是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式、展示方式多样。其精髓是追求生命的多样性,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实”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活”是灵魂,“实”是根基。“活”与“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四,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预设”指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场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要追求动态平衡。

    这些要坚持的原则都源于课堂改革的本质追求。现代课堂需要秉持育人为本的高阶思维,我们要把教学做成教育,但不能把教育做成教学,教育才是教学的唯一归宿。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