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策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我校着重探究传统文化与各学科融合,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相契合的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因素,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巧设诗词导入,学有情趣。精彩的导入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思维的开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根据学校特色,研究了怎样将楹联、诗词、经典作品等融入课堂。比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师就用楹联引入: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教师让学生先理解楹联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去想象它的意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再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探索乘法口诀,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很神奇,发现楹联中也藏有乘法口诀,楹联中也含有数学知识,他们还会意识到语文与数学学科不是割裂的,而是融合的。

    拓展经典练习,学有益彰。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练习紧密联系起来。比如,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掌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学生寻找诗中蕴藏的点、线、面、体。第一句“两个黄鹂”,描写的是两个“点”;第二句“一行白鹭”,描写的是“一条线”;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一个“面”;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一个“空间体”。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能品味出古诗中的数学美。

    探究传统作业,学有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教师设计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比如教学《计算器》时,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进行拓展延伸,尤其是“算筹”“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调查采访收集资料,了解算筹在世界计数和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其独特的地位,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搜集数学史料,学有深度。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收集并详细了解了与一些数学家、数学史相关的故事和资料,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介绍墨子,理解“圆、一中同长也”;讲解“圆的周长”时介绍祖冲之,了解圆周率;在进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空间感。总之,中华民族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背景,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是美妙的,在与传统文化擦出的火花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别样之美;数学是灵动的,在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的合力中,让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发现数学中浓郁的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村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