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训之窗山东荣成:“精准靶向”破题教师“成长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专业素养、教研科研能力是影响区域教育教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前几年,部分地区教师培训存在着重复、无序化问题,导致专业教师水平不高,基层学校教研流于虚化、表象化等问题。2020年以来,山东省荣成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县域教科研高位发展,立足精准靶向发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点单式”培训,按需精准“供氧”。2020年7月,荣成市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县市级教师成长学院,在培训内容、时间、导师的选择上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参训教师可以根据需求“点单”培训课程,这种“量体裁衣”式的培训,有效破解了以往培训中“一点对多面,一课对千人”的固化、低效模式。

    资源供给上,荣成市邀请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等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定期为培训发展提供策略;将省内外一线名家作为授课资源库的骨干力量,提供高端线上课程。依托区域内齐鲁名校长、名师和地级市名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发系列本土专题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荣成市将近两年教育改革成果、优秀课例等资源汇总,建成了网络资源库,为教师“按需点单”提供便利。

    类别选择上,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分设了党建类、师德类、管理类、教学类、安全类和财务类;根据学员不同的专业发展现状,设置了转岗型、成长型、新手型、成熟型、精英型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学员,设计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学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培训的内容。

    质量保障上,落实双重指向,既考核学员表现,又压实讲师责任。将学员的培训表现、考核成绩纳入结业评价,不达标不能结业。针对“点单式”服务模式,成长学院还建立了导师、学员“双向评价”机制,倒逼导师主动承担培训课题,组织培训时精心备课、研课、授课,提升培训质量。

    “下沉式”教研,带动专业成长。荣成市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教研人员“3+2”驻校机制,通过重心下移,精准示范、精准帮扶,全面助推基层学校教研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

    突出精准示范。教研人员每周3天到学校上班,驻校期间,结合专业上示范课,高中学段各学科每周不少于两节,义务教育阶段每周不少于3节。每学期,在全市范围内至少上两节示范课,通过树标学标的方式让教师明确方向、促进成长。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特点,因校制宜组织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和现场指导,引领驻点学校开展问题研讨、案例研究和教学示范,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突出精准教研。驻校期间,完成对驻点学校专业学科教师的听课、评议和诊断,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一线教师实际需求。聚焦学科课程规划、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和教研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好研究和实践,整体提升教研组学科能力水平。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现场观摩和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全市层面的研究、指导中,促进教师水平全面提升。

    突出精准帮扶。重点向乡镇学校倾斜,组织实施“结对1名教师、带动1个团队、帮扶1所学校”三个一工程,实现对教师、团队、学校梯次帮扶。

    “一体化”推进,促进师资均衡。2022年初,荣成市被山东省推荐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试点县,硬件上的优质均衡已经达标,软件上需要以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荣成市坚持资源共享,着力培养本土名师,全市建立290多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帮带3—4人,每月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成长共同体”研究工作,全面带动教师参与科研发展,提升个人素养。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网络“双师课堂”教学新模式,组织开展优秀讲师视频直播课,实现优质师资共建共享,缓解规模偏小的学区师资不足、教科研弱化等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落实全员精准培训、推进教研人员下沉一线和推动县域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荣成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活力,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获得了“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教科研改革先进试点”等称号,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教师专业成长缺乏动力、缺少方法的难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