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观察·程岭②美育带给课程建设的启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本课程建设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但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都是基于传统的“智育逻辑”来设计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关注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这样有利于促进隐性课程的开发开设、活动课程的有机串联、研修课程的科学设计。

    构建科学又美观的课程结构图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许多学校会设计出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模型,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的醒目标志。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注重内容分块,轻视梯度分层,难以体现层次差别。课程结构的层次梯度如何划分?美育的层次划分可以为之提供启示和借鉴。美育可以分为感美、立美、创美3个层次,不仅可以指导学校的美育课程建设,而且可以推演到课程建设的整个体系当中。学校可以将“感美”“立美”“创美”转化为知识性课程、方法性课程、思想观念性课程,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学校分层教学、分层施策,也有利于教师搭建知识阶梯,帮助学生自定目标进而不断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促进隐性课程开发开设。“陶冶”是感美教育的重要特性,对校本课程建设有重要启发。神经美学指出,人的审美素养既包括显性的审美能力(审美知识、审美方法等),也包括隐性的审美品格(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气质、审美精神、审美个性等)。“陶冶”就像人的心跳、呼吸、激素一样,虽然悄无声息,但是对人的工作和生活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校本课程的“陶冶”机制就体现在隐性课程之中,正是这些看起来“无用之用”的隐性课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大用之用”,成为学生科学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支撑。聚焦柏拉图的“学园”和孔子的“杏坛”可知,优美环境与和谐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硬件”和“必备软件”,打造了相得益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正是这种不言而教和潜在陶冶,学生才得以安全舒适地“诗意学习”。学校需要重视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优美和谐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意义世界。对于环境建设而言,重点是科学建设自然风貌和园林风物,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和舒心学习的优良空间;对于文化建设而言,重点是建设博雅课程和人文制度,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丰富选择和坚实保障。

    促进活动课程有机串联。“体悟”是立美教育的重要特性,这种特性与“陶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都重感和悟,区别在于“陶冶”重视观察、倾听的感和悟,“体悟”重视参与、体验的感和悟。“体悟”需要融入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科都能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学校需要注重活动性课程及相关活动场所、基地的建设,这些课程既不能随意开设,也不能单纯追求唯美,而是要强调系统化和流程性。活动性课程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4个环节:设题—自悟—交流—归理。以数学学科为例:一要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二要引导深究,在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三要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四要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活动性课程建设要创设操作性目标,构建出“问题体验—具身体验—成功体验—反思感悟”这样的链条状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提升。

    促进研修课程科学设计。“探究”是创美教育的重要特性,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的研究和发现。美育的“探究”与智育的“探究”不同——智育重视推理,基本模式是“推理—求证”;而美育重视想象,基本模式是“猜想—验证”。尽管“推理—求证”的探究模式很重要,但“猜想—验证”模式同样不可或缺,如果过于强调智育探究而轻视美育发现,那么会导致学生虽然在常规问题解决方面得心应手,却在创新创造方面乏善可陈。有鉴于此,学校应该建设包含美育理念的研修课程,让学生的发展更科学、更全面。研修课程需要把智育探究与美育探究组合起来——相比之下,智育探究重视知识,重视“聚沙成塔”的作用;美育探究则重视方法,重视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过分重视知识会使学生陷入某一方面的知识海洋之中难以脱身,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深入研究,导致影响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也是当下一些学校探究课程开设时的一大难题;过分重视方法则会走向形式主义,使学生的学习空虚空洞。

    知识的数量是无限的,方法的数量则相对有限,与其让学生在知识的无边海洋中盲目遨游,不如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方法的有限天地中实践锻炼。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专业化学习的道路上厚积而薄发。因此,校本课程建设一定要重视“五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得到更科学、更长远的优质发展。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五育行动拓展跨学科课程内涵     下一篇:一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