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推荐 | 陈鹤琴训育的原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看随想

    有人说“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教育生涯是不完整的”。对此我认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魅力并沉浸其中才是最重要的。但当了班主任后,我才真正拥有超越单一学科的育人眼光,更多地看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景。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充满变化的学生来说,如何让教育的力量在他们身上产生影响?在学科教学之外,还应遵从一些基本原则。在这方面,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探索值得重读与重思。 (孟岳)

    ——————————————————

    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本文是想把关于训育的基本问题谈一谈。要谈训育,第一先要确定几个原则,有了原则,才如旅行有了向导,航海有了指南,因为这样才有所根据,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

    原则二 从人治到法治

    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治易受环境变迁的影响,法治则对于人事权衡有一定的准尺,比较来得固定。

    比如小孩子吃点心之前,老师一定要叫他洗手。小孩子是不懂什么“法”“不法”的,老师叫他洗手,他因为喜欢或者敬畏老师的缘故,所以就照着做;假如换了一个老师,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不怕他,所以叫他洗手的时候,他就不肯做;这种现象就是证明这个小孩子是无形中受着人治观念的影响。我们要使小孩子养成一种观念,并不是因为老师叫洗手才洗手,要使他知道“洗手”是为了要吃点心,是为了注意卫生,如果不洗手吃点心,会把手上的脏东西吃进肚里去,引起种种疾病,所以吃点心一定要洗手。

    原则三 从法治到心理

    一般的学校可说都已采用法治了,但是纯用法治,也不见得完全无弊。

    瑞士某小学有一个8岁的男孩子,名叫阿尔勒尔脱,有一次偷了别人的手表,查了出来,校长认为他犯了偷窃行为,破坏校誉,无法造就,就把他斥退,送他到家里去;哪知这孩子的家长也认为他偷人家东西,有伤父母的尊严,拒绝接收。后来这小孩被心理学家某女士带到顽劣儿童保育院去。起初,他绝不向她说起偷表的那桩事情,直到后来相处很熟了,他才和颜悦色地向她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偷那只表吗?因为我在学校里,他们都骂我是傻瓜,我想他们这样看不起我,我一定要做一桩他们所不能做的事出来,让他们不再看不起我。他们都不会偷表,所以我去偷了这只表来!”某女士听了,就把这小孩还给他家里,并且把他的话告诉给那家长听,但是那家长仍旧拒绝他回来。某女士见了这情形,便把他带回去,寄养在一个农夫家里,叫他帮忙做些事,空下来的时间读读书。后来等到某女士到中国来的时候,那偷表的小孩子快要从农业专门学校毕业了。

    从这件事看来,这小孩子如果当初只有受法律的制裁,那么,此后他的命运一定很悲惨的;幸而遇到了某女士能够从心理上去研究他的动机,终于把他从未来的不幸命运中拯救过来,这是一件何等欣幸的事。可见徒循法理,尚不能完全解决训育上的种种问题,做一个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小学教师一定要懂得儿童心理,中学大学教师一定要懂得青年心理和群众心理。不了解心理的人,从事训导工作,是一定会失败的。

    原则四 从对立到一体

    一般的学校都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渠分明,老师和学生形成两个团体,这样就容易发生种种矛盾和冲突,许多的问题也常常因此而发生。要避免这种缺陷,只有把隔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的鸿沟消除掉。怎样去消除这种鸿沟呢?老师要知道教育并不是一种职业,并不是为一己的口腹打算。从事教育工作是为了替国家培养人才。为了要愉快地达成你的目的,应当竭力去接近你的学生,一方面应当想到老师是学生学识及生活上的指导人,但是当然不是万能的。有些可笑的学生常常有“掂”老师“斤两”的事发生,故意找几个难的问题去难倒老师,而老师也以为自己应当是一部万宝全书,以答不出为耻,从而发生师生间的不协调。这真好笑极了!

    总而言之,老师和学生是应当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大家向学问进攻,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老师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弟,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兄。大家在校中共同生活,共同研究,共同学做人。

    原则五 从不觉到自觉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就是极大的潜在力量。许多人心中的狮子还是睡着的,所以他虽有极大的潜在力量,可是却不能发挥出来。在这一个时候,他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所以可以称为“不觉”。他对人处世的方法态度都是莫名其妙的,同时对于一切事物也缺乏警觉性。凡是“不觉”的人,即使背后成天有人跟着,驱策他,督促他,也不会比一个“自觉”的人更易进步。因为所谓“自觉”的人,他心中的狮子已经醒了,他有极大的潜在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完成任何事业。

    一个学生,有时直到他毕业的时候,还没有走出“不觉”的阶段,所以教师对于他负有唤醒心中狮子的责任,让他知道自己是生长在一个什么世界;让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力量;让他知道自己对社会、人类、学校所负的责任和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训育的目的是要使一个糊里糊涂浑浑噩噩的青年(或小朋友)转变为一个自觉的有力量的青年。把他心中的狮子唤醒过来,使他获得力量。

    ……

    原则十三 从“空口说教”到“以身作则”

    教师要训导学生,第一要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呢?绝不是你用欺骗或权威可以获得的,信仰是由学生对你的道德和学识的钦敬而来。言行不一的人,他的道德既已发生缺陷,本身德行既已有亏,安能为人师表?学生对他决无信仰。如果这样的人担任训导工作,即使他每天唇焦舌疲向学生演讲一大篇做人的道理,也毫无用处的。担任训导工作的人,必须自身保持高尚的道德,处处地方以身作则,才能成功。这是关于训育的最重要一点。

    上面所谈的十三条训导原则,看来都很普通,但是离开了这些原则来谈训育问题,一定是难以成功的。

    (摘编自陈鹤琴《怎样做小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