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嵌入式”教师发展模式撬动课堂转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破解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供需”矛盾、化解传统教师培训内容“学用”矛盾、消解教师培训过程“工学”矛盾、调解教师培训对象“个群”矛盾,山东省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构建了“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嵌入“专业视野” 拓展教学视野

    教师的专业视野主要涉及教学过程中能“看见”什么。学校针对课堂评估情况,开发实施了基于学科本质和脑科学的“有效学习”、基于学生发展和课堂生态文化的“有效教学”等拓展具有专业视野的系列教师教育课程。课程学习的方式有专家引领、自主研读、团队共读、检查测试、任务驱动等,参训教师完成实践性作业后及时上传至研修平台,通过专家“一对一”线上点评与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拓展了教学视界,对课堂有了新的认知与实践。

    入职两年的语文教师朱慧臻就是受益者。她在教学日记中写道:如果说入职前两年的学习与教研是缺乏滋味的“萝卜炖萝卜”,那么“嵌入式课程”就如同“萝卜里加了肉”,使我的学习与教研变得有滋有味有营养了,特别是嵌入“专业视野”课程的学习,促使我的教学实践发生了质的改变。

    嵌入“日常反思” 深化教学实践

    指向课堂教学的“日常反思”有“三条线”:

    第一条线是嵌入式培训项目提供的主题文件包。项目研修专家根据拟定的研修主题,以主题文件包的形式,从国内各种教育刊物中筛选一些专业文章供教师研读,并撰写反思文章。比如,围绕“内容科学化”专题,语文教师通过一次次研读、碰撞、观课,结合课标解读和单元设计,认识越来越清晰,由此弄清了语文的独特本质。

    第二条线是教师共同研读《教师的挑战》一书。以章节为单位,教师边读边以回顾性反思和前瞻性反思记录反思过程,然后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课后进行叙事性反思,如此循序往前。

    第三条线是展开以单元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单元教学反思初步打通了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材单元与单元、册与册、学段与学段之间的关联,大家有了基于联系、运用迁移进行教学的意识。在不断反思中,相关理念逐步内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

    通过嵌入“日常反思”,不少教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从而创造出一种开放互信的“研、学、教、思”氛围。

    嵌入“同伴经验” 实现共生共长

    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这时,同伴的作用非常关键。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同伴更能理解自己,更有同理心,也能更恰当地帮助自己,因此建设“共同愿景”和“成人之美”的团队文化,就成为我校推进“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学校希望通过同伴间“新型学习关系”的建立,在嵌入“同伴经验”中实现专业共生共长。基于此,学校的突破点是由“听评课”转为“观课”。因为听评课的听者常常以主观评判为主,而观课相对更理性、更客观。我校要求学科团队的观课成员各有分工、各有侧重。比如,在一节研究课中,有的教师侧重观察和记录学生单独发言的人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关注每一个孩子,同时还会发现哪些孩子针对哪些内容发表了意见,这能对教学的精准性提供重要参考。观课过程中,教师同伴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观课者无权对执教者指手画脚,而是客观述说教学是怎么推进的、为什么这么推进、结果如何、有没有改进的必要、怎么改进……大家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方案。

    学校还把课堂录像视频作为嵌入“同伴经验”的主要研究载体。基于课堂录像视频,教师的分析更细致透彻,因为关键的环节可以暂停,还可以重复回看,几位同伴的交流往往更加充分。比如,我校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参加全省学科德育优质课评比获得第三名,取得了东营建市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此类活动的最好成绩。究其原因,该教师不仅在县市专家指导下深入研究优质课堂视频,而且在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借助与同伴面对面的交流,有效嵌入“同伴经验”,使自己参评的音乐德育课取得了成功。

    立足课堂,系统研训,高端引领,即时反馈。我校的“嵌入式”教师发展模式不仅瞄准了教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而且把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建构作为重中之重,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山东省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