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课件“罢工”之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数学课上课之前,我带着前一天晚上精心设计的关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的课件走进教室。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学生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时,容易把和圆锥高相等,底面半径是圆锥的圆柱也选进去,虽然也进行了评讲,但是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错误依旧屡见不鲜。既然是教学痛点,必定就有突破的空间。本节课,我打算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在学生完成这道题之前,首先完成3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如果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如果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第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计算再次体会,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或者直径)是圆柱的3倍,虽然它们的高相等,但是它们的体积不相等,圆锥的体积则是圆柱体积的3倍。上述三个层次的练习完成后,学生再来解这道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肯定会提升,学生上课的状态也会非常好。

    想法是好的,但总有意外发生,因为U盘出现了问题,我无法向学生呈现这个课件设计。怎么办?离上课还有3分钟,虽有些慌张,但我还是调整好状态重新整理了一下上课思路。

    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会相等呢?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后,有人举起了手。

    生1:如果圆柱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就需要3个和圆柱高相等的圆锥加起来才和圆柱的体积相等,这时候圆锥的高就相当于3个圆柱的高。也就是圆柱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

    生2:如果圆柱和圆锥的高相等,那么需要3个和圆柱底面积相等的圆锥加起来才和圆柱的体积相等,这时候圆锥的底面积就相当于三个圆柱的底面积。也就是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生3:如果圆柱和圆锥的高相等,圆锥的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那么圆柱的体积也和圆锥的体积相等。

    生4:这个不一定,虽然这里面也有一个3倍关系,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9倍。虽然它们的高相等,但是此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

    生5:如果圆柱和圆锥的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圆柱的3倍,那么圆锥的底面积也是圆柱的9倍,圆柱的体积也就是圆锥的3倍。

    生6:如果底面半径(或直径)圆柱是圆锥的a倍,圆柱的底面积就是圆锥的a2倍。

    师:我们关键要厘清底面半径(或直径)的倍数关系与底面积的倍数关系之间的联系。

    生7:我是根据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想的:

    V柱=Sh     V锥=Sh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如果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相等,那么圆锥底面积要保证是圆柱的3倍,才能保证 S锥和S柱相等。如果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那么要保证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才能够保证乘后,它们的体积相等(边说边在演示)。

    生8:按照这个方法,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的2倍,那么圆锥的底面积必须是圆柱的6(2×3)倍,两个的体积才能相等。同样,也可以想出,如果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2倍,那么圆锥的高必须是圆柱高的6(2×3)倍,它们体积才相等。

    生9: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的a倍,那么圆锥的底面积必须是圆柱的3a倍,它们的体积才能相等。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如果一个圆柱的高是3厘米,底面半径是9厘米,你们能够设计几个选项,让别人选择和它体积相等的图形吗?

    ……

    课件罢工之后,虽然原本精心设计的课件没能用上,但这节课的效果比平时课堂效果更好。仔细思考,源于以下原因:

    课件罢工之后,学生从被动解决问题以及被动接受在解决问题中的易错点,走向了自己主动设计问题。学生根据现有学习现状生成的与自己认知经验匹配的比较题,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易错点,形成了主动监控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课件罢工之后,学生超越了原有的认知水平,生成了思维层次更高的实际问题。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只知道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底面积相等,体积之间的关系。课件罢工之后,学生主动寻找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不仅理解了原来的两种关系,而且超越了原先的认知,认识到了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时,它们底面积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高之间的关系,反之高之间的关系也影响了底面积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会运用代数的思维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思维水平。

    课件,让我们的教学更便捷,但若让课件替代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那可谓舍本逐末。庆幸这次课件罢工的事故,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地伸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