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的建议理性互动,解决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春期叛逆不是新话题却常谈常新。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讲,“叛逆性冲突”背后隐藏着多个“心理游戏”,一旦我们洞察了背后的心理动因,就可以解开症结,帮助教师顺利解决学生青春期叛逆问题。

    请看一个案例:

    老师正在讲课,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说话,老师发现带头的是小明。第一次老师只是注视他,以眼神提醒他不要再讲话。小明视而不见,老师的反应升级,对他进行批评,小明听后大喊大叫,情绪反应强烈。老师的语调也从温和变为严厉,小明干脆走出教室,以行动表示抗拒。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与小明不自觉地玩起了“我抓到你了”的游戏。在游戏里小明体验到的是“叛逆”的力量感,老师体验到的是“正确”的力量感。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师生会陷入恶性循环,双输。

    这个“我抓到你了”的游戏是美国心理学家埃瑞克·伯恩在《人间游戏》一书中介绍的30个心理游戏之一。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家长和教师就会很容易陷入“我抓到你了”的游戏误区,负面体验不断,最关键的是可能错过帮助孩子理性成长的黄金期。

    从案例看,小明的问题似乎不大,其实触及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有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从小长大,要经历三种基本心理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它们交织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每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模式。当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容易情绪化,常常有逃避、讨好、任性或抗拒等表现;人处在“父母自我状态”时,会有呵护、坚持、管制、挑剔、唠叨、否定、固执等表现,常常对他人提出完美要求;人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时,会表现得平静、共情、思考、礼貌、理性,能够换位思考,与他人协商达成共识。

    相对来说,让自己经常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条件。想想看,教师最容易陷入“父母自我状态”,看学生跟看自己孩子一样,虽然关爱满满但是有时效果不佳。学生的情绪则更多是“儿童自我模式”,这正是考验教师能否快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的时候。

    觉察了这些,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可以提醒自己不陷入其中。

    一天晚上,我接到赵华妈妈的电话,说孩子不写作业,还跟自己对抗。赵华妈妈求助于我,我接过电话还没有开口,赵华就挂断了电话。

    几分钟后,赵华妈妈又打来电话,一边道歉一边说孩子挂断电话后依旧哭闹不止,并且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于是我对赵华妈妈说:“让孩子安静一会,他需要冷静,我们随时联系。”

    第二天一早赵华妈妈再次打来电话,告诉我孩子不想上学。

    赵华不来学校,那我就去家访。正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见我进门,赵华先是一惊,然后低头不语。“孩子,你现在心里不舒服吧。”我的开场白无疑触动了他,他哭了,仍不说话。“你不上学,是因为昨天挂我电话不好意思面对我吧?”我的第二句话戳中了要害。他点点头,头埋得更低了。

    “我理解你,谁还没有生气的时候!不过,你的表现确实有点吓人,我真担心你……”我看他情绪缓和后继续说:“能跟老师说说为什么这样生气吗?要真是有苦衷,老师给你做主!”我很真诚,启发他说出心里话。原来赵华认为爸爸妈妈不理解他,经常把他和班里优秀的同学进行对比,自己在父母嘴里听到的永远是否定。赵华委屈地诉说着,一旁的父母听了先是惊讶,然后渐渐沉默。赵华说完,孩子妈妈泪流满面:“儿子,我们最爱的就是你啊,我们夸别人只是想点醒你,让你更优秀,没想到却伤害了你!”言语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父母的后悔之情。交流中,赵华也主动说:“爸爸妈妈我现在明白了许多事,我会努力学习的。”亲子之间敞开心扉,互相理解,和好如初。

    接下来,我与赵华从学习成绩谈到学习方法、时间安排,从个人谈到集体。他说:“我就是不明白,学习委员不称职,您为什么不换掉他?”我说:“你看到这种情况很着急吧,你特别希望我们班成为优秀班集体是不是?你为班级着想,这一点老师特别高兴。你认为学习委员不称职,可是人无完人,你有没有想过怎样帮助他?你不知道,学习委员其实做了大量工作,他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为召开班级总结会熬夜制作PPT,定期向老师分析汇报各小组学习状态等,许多时候,同学也包括你是看不到的,就像你这么有责任心,大家也可能并不了解。”

    赵华陷入了思考。没错,就是思考,我就是想引导他思考,尤其是换位思考。我试图从换位思考切入“成人自我状态”思考,转变赵华的认知思维,从而帮助他优化人际关系。《左传》说:“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

    在教育实践中,类似的事情往往会反复出现。这需要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具有启动“成人自我状态”的主动意识,避开习惯性情绪反应。不能只看对方的短处,主动避开“我抓到你了”这个游戏,进入理性审视与互动。

    青少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苦恼时,我们要施以援手。作为班主任,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和学生站在一起,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班主任对学生应既有共情倾听,又有构建引领,这样的教育温和而有力量。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