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说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推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承载一方教育的未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及教研部门负责人通过实地听课、评课与研讨,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发现,目前区内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不突出。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乏味费解、气氛沉闷,课堂教与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愉悦但不高效或高效但不愉悦的现象也出现在不少课堂上,“高分低能”“高分低效”“高分低趣”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数字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缺乏深度融合。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网速慢、数字化平台操作复杂、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移动学习终端没有普及且不好管控等问题,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还未真正实现从“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并未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是全区的教学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和教师大多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不少一线教师虽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但苦于缺乏专家引领,不能及时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推广和教学资源的积聚。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区域推进数字化“思乐课堂”的主张。“思”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与思维创新,“乐”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得快乐、学得愉悦,由乐学到会学到好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进化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思维能力在以数字资源支持的知识转化过程中得到提升,思维的情感也在数字化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实现轻松愉悦的高效学习,这就是我们的数字化“思乐课堂”。

    “思乐课堂”既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思维培养结果(知识掌握)的高效是必然的,思维培养过程(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提升)的愉悦是自然的。思维是一个过程,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思维倾向(情绪、欲望、信念、立场)是思维的核心要素;学科领域知识(事实、概念和原理法则等显性知识,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即学习的结果)和方法论知识(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隐性知识,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即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发生的基础;任务情境虽不是思维的元素,但它是思维发生的条件。

    课堂高效的显著标志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为思维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将外显的学科知识内化为隐性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思维倾向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乐趣、兴趣等愉悦情感,是思维过程赖以发生和持续的情感支持。思维倾向与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定的学习任务情境创设,是思维发生、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数字化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针对课堂知识“内化至外化”的转化过程,创设学习任务情境,为思维的发生提供条件,也为思维倾向中的情感元素注入乐趣、兴趣等因子,从而促使思维过程持续,为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倾向(情感)的不断优化提供持续支持。

    数字技术创设的学习任务情境、场景(图片、视频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持续;加上其网络连接功能,能够针对并适应个体的思维发展特征所展开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很好地支持交流互动、即时反馈、过程跟踪、终结评价、资源共享、智慧集聚等学习活动,促使学习事半功倍,学习不仅是高质高效的,而且是轻松愉悦的。

    总之,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以学生有兴趣高效的学习为目的,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学生易学、乐学、好学是现代课堂的核心。“思乐课堂”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我们推进“思乐课堂”的思路是:通过实践研究修正完善数字化“思乐课堂”理论模型,分学科、学段架构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建立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总结提炼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实行区域性联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院牵头,专家支持和帮助各实验学校、学科、教师找到各自适合的数字化“思乐课堂”子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解决数字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以点带面,滚动推进,在区域内采取试点学校、试点学段、试点学科的交流、总结、整合等活动,获得先进经验或模式并逐步推进;探索数字化“思乐课堂”区域性推进的机制、组织、资金、技术保障等策略。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